1944年,伪军头子骑着自行车,约见武工队长,称有“大事”相商,并带着他到处瞎转

靖江的过去 2024-11-07 10:18:21

1944年,伪军头子骑着自行车,约见武工队长,称有“大事”相商,并带着他到处瞎转悠,亮明身份出乎意料。 当时,正值夏天,天津城郊的薛庄村突然炸开了锅。 “喂,你听说了吗?咱们村里来了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一个村民对旁边的人说。 “啥?大人物?来咱们这儿?”旁边那人一脸惊讶,好奇心被勾了起来。 “对啊!而且啊,听说是专程来找咱们冯队长的!”第一个村民得意地说。 很快,这消息很快传到了伪保长的耳中。 伪保长慌慌张张地冲进冯三的房间:“冯队长,大事不妙啊!有个伪军的大头目,竟然跑到咱们村里来了,还说要见你!” 冯三正悠闲地擦着手枪,听到这话,他手上的动作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抬起头,露出深不可测的笑容:“哦?想见我?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是啊,他还口口声声说要跟你交个朋友。”伪保长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显然是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搞得有些手足无措。 冯三哈哈大笑:“交朋友?这种时候来交朋友,恐怕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吧!” 战士们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都围拢了过来。 “队长,你可不能去啊!这摆明了是个陷阱!”一个小战士着急劝说,生怕冯三有个什么闪失。 “对啊,队长,咱们可不能让你孤身犯险!”其他战士也纷纷表态。 冯三看着大家焦急的神情,摆摆手,豪气干云地说:“大家别担心,我冯三可不是吃素的。既然他敢来,我就敢会会他!看看他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说完,他整了整衣服,手枪往腰里一别,跟着伪保长出门去了。 冯三出生在河北廊坊大城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过着勒紧裤腰带的日子。 13岁那年,他就离家出走了,一个人跑到天津静海去碰运气。那时候的他,吃尽了苦头。 不过,吃苦也是人生的一种财富。这些磨难不仅没把他打倒,反而让他练就了一副钢筋铁骨,还培养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 卢沟桥事变一爆发,冯三就投身抗日,成了八路军里的一名勇士。 1943年,组织上想要派人去天津组建武工队,冯三一听这事儿,立马就站了出来,拍着胸脯说:“我去!” 他对天津那一带,简直是了如指掌,再加上他那颗热腾腾的爱国之心,就是最佳人选! 孟庆山司令员看了他一眼,就知道这是个能挑大梁的人,于是就让他带着一队穷苦兄弟们上战场了。 他们深入敌后那日子非常艰难!可冯三就是带着这帮兄弟,硬是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打出了一片天地! 如今,冯三跟着伪保长走到村头的大槐树下,就看见一个身材高大的伪军头目吕文斌在骑自行车耍威风。 那人一见冯三,就咧嘴笑道:“哈哈,你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冯三吧?今儿个终于见到真人了!” 冯三瞅了他一眼,心里琢磨着:“这家伙看着挺豪爽,但找我肯定没好事。”他嘴上却客气地说:“我就是冯三,不知老兄有何贵干?” 吕文斌停下车子,大步走过来,一把拍住冯三的肩膀:“贵干谈不上,就是听说你冯三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特地来交个朋友。” 冯三被他拍得有点不自在,心里暗想:“哼,交朋友?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但他还是面不改色地说:“交朋友好啊,多个朋友多条路嘛。只是,老兄你找我,恐怕不只是为了交朋友这么简单吧?” 吕文斌哈哈一笑,松开手说:“冯兄,不瞒你说,我确实有一件大事想跟你商量。不过,咱们先不急着谈这个。来日方长,咱们慢慢聊。” 说完,他转身骑上自行车,扬长而去。 几天后,冯三换上一身商人的衣裳,骑着自行车进了天津城。他按照约定来到吕文斌的家。 冯三一边往里走,一边留意着四周的环境。这里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确实是个藏龙卧虎之地。 吕文斌设下丰盛的宴席款待冯三。但冯三始终保持着警惕之心,他知道吕文斌找自己肯定不只是为了吃顿饭这么简单。果然,在酒过三巡之后,吕文斌终于开口提起了那件“大事”。但具体是什么事,他却始终没有明说。 冯三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地应承着,表示愿意考虑吕文斌的提议。 接下来的几天,吕文斌只带着冯三到处闲逛。他们去了电影院,又逛了烟馆。 冯三虽然心里犯嘀咕,但面上还是不动声色,他知道自己不能轻举妄动。 直到有一天晚上,他们回到吕家,冯三才发现事情似乎并不简单。 院子里,麻袋堆上放着两挺机枪,还有十几 把手枪,黑洞洞的枪口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冯三心里一惊,难道这就是吕文斌一直隐瞒的“大事”? 这时,吕文斌开口了,他笑着说:“冯景泉同志,别紧张,我是打入伪军的地下工作者。” 原来,这些武器都是他为根据地筹备的,而他的家,就是冀中公安局的秘密联络点。 听到这里,冯三才恍然大悟,原来吕文斌一直在考验他。他忍不住大笑起来:“吕兄,你这一招可真是高明啊!” 接下来的日子里,冯三和吕文斌两人合作无间,把救命的枪支弹药安全送到了根据地。 冯三在敌占区的表现真是让人惊叹。日军和伪军提到他都心惊胆战,我们的抗日军民却因此备受鼓舞。 2010年6月26日,冯三在天津病逝,享年89岁。

0 阅读:198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