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的起源
温纶说过去
2024-10-03 12:14:44
雍州史话 藏语与汉语同属于汉藏语系,藏族直系祖先与汉族直系祖先同属于古羌人集团。
上古之时,一部分古羌人向东发展为仰韶文化各部落,仰韶时代末期,大概形成了炎帝、黄帝两个较大的部落联盟,其与大汶口文化的东夷族群融合后,形成了华夏部落联盟,开创了以龙山文化为代表的古文明,龙山时代就是中国历史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另一部分向西,主流是四千年前西迁的炎帝部落联盟残余部分,后来不断有古羌人因为开拓生存空间等原因西进,逐渐发展为中原史籍中记载的西羌诸部,散处河、湟、江、岷之间以及整个青藏高原。
早在公元1~2世纪时,即中国东汉时期,就有发羌、唐旄等西羌部落居住在析支水(黄河河曲段)以西。唐代人对吐蕃的起源大致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吐蕃是汉魏以来发羌等西羌部族的后裔,一种认为吐蕃是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后,秃发傉檀被西秦乞伏炽磐所灭后,其弟秃发樊尼率残部归附北凉沮渠蒙逊,北凉灭亡后又率部西越黄河,成为诸羌的首领,进而发展为吐蕃王朝。
在藏族史观中,吐蕃王族起源于今西藏山南雅隆河谷的鹘提悉勃野氏,其统一六姓后形成六牦牛部,第一任赞普(本意为“强有力的男人”,或译为“伟丈夫”,引申意为“大王”,是吐蕃的王号)聂赤赞普为天神下凡,他及其后六代赞普,史称“天赤七王”。第八代赞普布袋巩甲时,酋长世袭制度在六牦牛部固定下来,并随着农牧业的发展,社会逐渐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后来又历经“上丁二王”、“中累六王”、“地带八王”、“下赞三王”等诸王的开拓,六牦牛部逐渐征服邻近“十二小邦”部落,统一今山南、林芝一带,并将势力范围扩展至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拉萨河、年楚河流域。
第三十二代赞普囊日论赞将统治中心北迁至拉萨河流域,并打破了吐蕃原有的奴隶主阶级的等级秩序,广泛赐封新征服地区的原有奴隶主,并大胆起用出身卑微的新贵族,或授予军权带兵出征,或委以重任官居卿相,这些都招致了吐蕃原有旧贵族的不满,囊日论赞最终被毒死。
囊日论赞之子松赞干布幼年继位,平息了吐蕃内部的叛乱,处死了杀害他父王的凶手,重新统一了原先征服的部族和地区。 唐贞观七年(633年),松赞干布迁都逻些(拉萨),正式建立吐蕃王朝,先后征服象雄、苏毗、羊同、白兰、党项、附国、嘉良夷、吐谷浑等青藏高原各政权,第一次统一了青藏高原。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