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西南小霸——麓川国(麓川平缅宣慰司)
温纶说过去
2024-09-29 13:37:14
元末对西南边疆的控制减弱,麓川土司崛起为继云南梁王与大理段氏之外又一强大势力。至正八年(1348年),麓川土官思可发多次侵扰云南各路,而梁王不能制,思可发趁机吞并诸路,其服用制度拟于王者。
洪武十五年,明朝灭梁王,降段氏,平定云南,置麓川平缅宣慰使司,授麓川土司思伦发为宣慰使。由于明朝向西推进军事镇戍政策遭到了麓川势力的强烈抵制,朱元璋遂于次年六月“遣官询问云南老人”,得知麓川势力强盛,元末连侵云南西部数府,至今仍然强占多地。
朱元璋敕谕征南将军傅友德、副将军蓝玉、沐英说:“近询之死可伐(思可法)之地,有三十六路。在故元时,皆设官治之。其地后为蛮人所专,已四十年。继又侵楚雄之西南远干、威远二府,梁王力不能,终为蛮夷所有。以此观之,云南不可不备。”
洪武十八年,麓川平缅宣慰使思伦发反叛,势力扩展到“东接景东府,东南接车里,南至八百媳妇,西南至缅国,西连戛里,西北连西天古剌,北接吐蕃,东北接永昌”,占据澜沧江以西及伊洛瓦底江两岸广大地区,几乎侵占云南半壁江山。
洪武二十年,明朝派人了解到麓川扩张割据的野心,“百夷谲诈,无一言可信。蛮夷反,欲窥视中国,为我边患”,为了防备麓川叛乱,明朝一方面加强金齿(今保山)、楚雄(今楚雄)、品甸(今祥云)诸卫的防御,一方面又陆续集结二十万官军往云南屯田以俟征讨。
洪武二十一年,思伦发“欲图人民,广土地,与中国较胜负”,“悉举其众号三十万,象百双,复寇定边,欲报摩沙勒之役,势甚猖獗”,沐英率三万骁骑,“昼夜兼程行,凡十五日抵达贼营,与之对垒”,破其主力象阵,“贼众大败,斩首三万余级,俘万余人,死者相枕,思伦发遁去”。
此役之后,原受麓川裹挟的各部落相继归附明朝,思伦发仅“有平缅一方”,明朝仍命思伦发为宣慰使,使其仅领元代麓川路(今瑞丽市)和平缅路(今陇川县)之地,又分其地,设孟养(今缅甸克钦邦)、木邦(今缅甸北掸邦)、孟定(今云南耿马、沧源县)等府、州、御夷州、宣慰司、长官司,均命其头人为土司,直隶于云南,加强了对西南边疆的控制。
洪武二十三年,明朝分别在“百夷要冲”的景东、“梗化不服”的蒙化设置卫所,命锦衣卫指挥佥事胡常率部屯守景东,设永平守御千户所,改永昌卫为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在怒江以东形成有效军事防线和镇戍体系,又广立屯堡,沿线置廨舍、邮驿,控扼麓川深入内地的要冲,自此西南边患稍平。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