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开国上将罗瑞卿的儿子突然杳无音信,张爱萍视察马兰基地时发现了他,“你

同巍聊历史 2024-09-04 17:19:08

1964年,开国上将罗瑞卿的儿子突然杳无音信,张爱萍视察马兰基地时发现了他,“你再不写信,你爸就要忘记你了。” 为什么罗箭会杳无音信呢?张爱萍又为何会说出这番话? 原来正逢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 10,9,8,7……罗箭躲在观察站后面,做好防护准备、紧张地数着数字。不过他太激动了,以至于都没听见指导员的口令。 在那个静谧而寻常的瞬间,天际突然被一抹震撼的景象撕裂,只见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犹如被无形之手猛然掀起,直冲云霄。 罗箭激动地奔跑,可是他还有些许遗憾,没有看见火光。 因为要观察蘑菇云的高度,所以提前有所准备,同事立刻积极地测量起来。 罗箭的父亲正是开国大将罗瑞卿,可是因为工作繁忙,自己看到父亲的次数都是少之甚少。 就连他的名字“小卿”,也是父亲好友的随意之举。 可是“卿”这个字对年幼的罗箭而言真的很难写,只好用“青”代替“卿”字。 在1958年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里,罗箭圆满结束了他的高中生涯。 鉴于他出类拔萃的学业成绩,老师们纷纷建议他报考理工类的高等学府,以期在未来能继续深造,贡献自己的才智。 罗箭自幼便对数学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谈及他最心仪的专业,非原子能莫属。 在选择专业方面,父亲也是支持他的决定,更重要的是他现在已经有了心仪的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 当自己高兴地找到校长陈赓,可是对方一听到他想报考的专业就有了难题,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没有原子能这个专业。 突然,陈赓有了新的主意说: “你可以报考中国科技大学,他们有原子能这个专业,今年首次招生。” 三年后,他听说哈军工开设了原子能专业,他就想去请求父亲转学。知子莫若父,父亲也知道罗箭的想法。 于是,他顺利去往哈工大学习,在离开之际父亲还为他改了“罗箭”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他未来可以造出火箭,以先进的国防科技力量保护祖国。 因为父亲的特殊身份或成就,罗箭在校园中面临了同学们的某些误解与隔阂。 1960年初,哈工大的学子需要自己挑粪,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有一个看不惯他的同学刺激他,敢不敢跳进冰冷的粪坑中。 罗箭二话不说跳进去之后将冰块挑出来,弄得自己全身臭烘烘的。再加上他平常学习中本来就很刻苦。 通过这些事同学们对罗箭的态度有了改观。 后来,核试验基地成功建立,罗箭成为基地的一份子。 罗箭进入基地以后,立即就投入核试验之中。因为基地工作者大部分是自己的同学,没感到寂寞,只是不能给家里写信。 罗瑞卿深知自己的儿子正投身于一项重要的工作之中,然而,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每个人都严格遵守着纪律。 罗瑞卿带着几分幽默的口吻,在会议上笑谈道: “你们知道吗?我那个儿子啊,连封信都不给我写,感觉像是失踪了好久似的。不过啊,我也明白,他肯定是忙着自己的事业。” 话虽如此,言语之间透露着对儿子的关心。 参加会议的张爱萍将这份思念记在心里,借着观察马兰基地的机会,开始寻找罗箭。终于在光学仪器测量站找到了。 那时的罗箭又黑又瘦,满身灰尘在工作,去的时候罗箭并没有发现。张爱萍拍了拍罗箭的肩膀说: “嘿,真是个出类拔萃的小伙子!” 罗箭腼腆笑了笑,没有说话。 张爱萍笑着说:“没事,我来视察基地,同时来看看罗瑞卿的儿子。你不写信,你爸爸都快忘记你了。” 1964年,我国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罗箭作为参与其中的一员,深感自豪与激动。 为了更科学地评估这次核爆的威力,他精心绘制了一张详尽的曲线图,该图精准地描绘了蘑菇云随着时间推移而升腾的高度变化。 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与比对,罗箭惊喜地发现,这条曲线所反映的核爆当量与历史上著名的长岛原子弹试验的当量相当。 这一成果无疑为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此次重大任务中,罗箭脱颖而出,荣获了宝贵的三等奖功勋奖章。 可罗箭并未停下自己的脚步。而是在南充经历六年之后继续回到基地进行核试验工作。 他深入钻研,不断探索,逐渐在核物理界崭露头角,展现出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卓越的科研能力。 罗箭的成就,不仅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我国核物理事业蓬勃发展的有力见证。 #秋日生活打卡季#

0 阅读:335

评论列表

何子平

何子平

2
2024-09-04 17:46

罗瑞卿是开国大将,不是上将。不知道不要胡说。

同巍聊历史

同巍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