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汤尧与何应钦聊天时,提及黄百韬,何应钦说:“堂堂一个中将兵团司令,死后才给十万金圆券,怎能不叫人领心寒?” 蒋介石做了什么事?让何应钦口出此言,心存不满。 原来1927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总司令蒋介石率北伐军一路北上。 但此时他的根基尚浅,在政治上,不仅有汪精卫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在军事上,还有桂系李宗仁和白崇禧以及西北军将领冯玉祥伺机而动。 在北伐军被孙传芳袭击,重镇徐州被攻占后,蒋介石在党内的声望跌到了冰点。 唐生智率先站出来质疑蒋介石的能力,桂系、晋系、西北军等纷纷落井下石,群起而攻之。 在一次会议上,白崇禧气势汹汹,指责蒋介石判断失误,不应该再担任总司令一职。 此时的“国民党二号人物”何应钦,虽然没有公开向蒋介石发难,但他却背地里支持桂系逼宫,在会议上不发一言,默许他们的行为。 蒋介石被白崇禧说得很是难堪,回身看向何应钦,但他却转移视线,避开了蒋介石的求救目光。 最终,蒋介石在众人的围攻下,愤然离席。 蒋介石后来说:“如果当时何应钦能支持我,为我说几句话,我也不会走。” 就这一举动,让何应钦与蒋介石之间生了隔阂。从此,蒋介石认定他绝不是心腹之人。 所以,蒋介石再次上位后,等到合适的时机,就派何应钦前往昆明,任陆军总司令一职。 彼时,他还握有极大的军事指挥权。 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以改革军事机构为由,撤销了陆军总司令部管辖下的四个方面的军种,重组军事机构。 而何应钦在这次军事机构调整中,却没有得到任何一个重要的职务。 以他的资历,被闲置起来,很难向将士们交代。 于是,蒋介石派他前往美国,任军事参谋团团长一职。 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并无实权。 这是蒋介石惯用的“伎俩”,很多有权有势,又有二心的高层,都被他以这种方式夺取了政权。 直到陈诚屡战屡败,引起众怒时,蒋介石才想起何应钦。 以他的资历,顶替陈诚绰绰有余,而且正值选举之际,他需要争取元老的支持,于是将他召回,担任政务委员一职。 此时,距离何应钦出国已近两年的时间。 回国后的何应钦,对蒋介石不再恭敬。 在一次会议开幕后,他更是毫无隐瞒地向与会人员汇报了将士伤亡人数与武器损失数量。 真实又具体的数据被披露出来,让与会将领十分沮丧,也对胜利失去信心。 蒋介石看到大家垂头丧气的模样,气急败坏,却又不能当众训斥何应钦,只好忍气吞声,咽下这口气。 为什么何应钦宁可惹怒蒋介石,也要在众人面前拆台。 原因就在于,他这个“国防部长”不想承担日后战败的责任。 在成为千古罪人与得罪蒋介石之间,他宁愿选择后者。 后来,蒋介石向美国总统杜鲁门请求增加援助,被拒绝后,只能被迫下野。 他的下野与桂系脱不了干系,而何应钦又是桂系的支持者。 为消除蒋介石的疑心,何应钦躲在医院,称病不起。 一次,陆军参谋长汤尧去医院探望他,两人聊起黄百韬的后事,何应钦抱怨道:“黄百韬不该死啊,为这种人卖命,太不值得了。” 汤尧只是静静听着,一言不发。 而作为曾经一手提拔过黄百韬的人,何应钦早就对蒋介石心存不满: “他一个中将兵团司令,死后才发十万金圆券当抚恤金,还不如不发。” 何应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金圆券贬值严重,十万元看似一笔巨款,实则价值很小,只能买点大米。 他认为蒋介石并非真心补偿黄百韬的家属,而是不得不走个形式,安抚阵前将士。 但蒋介石的这一举动,非但没有收买人心,反而寒了诸位将士的心。 后来,李宗仁当了代总统后,任命何应钦为“行政院长”,但因为没有得到蒋介石的认可,何应钦不敢接过委任状。 直到蒋介石点头后,何应钦才接受了这一任命。 虽然他当了“行政院长”,但在其位却不谋其政,从不参与重要事情的决策,谁也不得罪。 白崇禧实在看不惯何应钦的所作所为,他曾当面嘲讽他: “何院长,什么事情你都不做主,你也太没担当了。” 何应钦被他激怒,没好气地说:“你以为我想这样吗?无论是蒋介石,还是李代总统,我都得罪不起。” 后来,他跟随蒋介石落脚台湾后,更是受到冷落。 虽被任命为“总统府战略顾问”,但基本上并无实权和公务。 也许正因为无心可操,无事可管,得以长寿,终年97岁。 #秋日生活打卡季#
1949年,汤尧与何应钦聊天时,提及黄百韬,何应钦说:“堂堂一个中将兵团司令,死
同巍聊历史
2024-09-06 12:17:43
0
阅读: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