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的一天,毛泽东在上海偶遇刘少奇与何宝珍夫妇,他乐呵呵地笑着说:“你们俩

同巍聊历史 2024-08-21 13:07:17

1924年的一天,毛泽东在上海偶遇刘少奇与何宝珍夫妇,他乐呵呵地笑着说:“你们俩可要补我这个媒人一杯喜酒哟!”   刘少奇和何宝珍相视一笑:“是的,我们还记着嘞。”   那这杯喜酒是怎么欠下的呢?   1921年的金秋,毛泽东刚从“中共一大”归来,与夏明翰并肩在衡阳“女三师”播撒革命的火种。   台下的何宝珍在听过毛泽东演讲后,积极投身于学生运动,与夏明翰、蒋先云等并肩作战,活跃在衡阳的大街小巷。   次年,因校长欧阳骏的腐败行为,何宝珍掀起罢课运动,带学生进行游行,要求校方将其开除。   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对校方带来了媒体的关注,不得已的情况下,欧阳俊被迫辞退。而何宝珍也受到牵连,被迫退学。   虽然不能在学校中读书,何宝珍也没有放弃学习知识。在自修大学刻苦学习的岁月里,经过张秋人的热心介绍,何宝珍以亲密友人的身份,安顿在了长沙清水塘畔毛泽东与杨开慧的家中。   在清水塘的那段日子里,她不仅深入学习了《湘江评论》《工人周刊》等进步刊物,还入了党与杨开慧并肩工作,共同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1923年的一天,刘少奇来到长沙,准备和毛泽东商讨安源工人罢工工作的细节。   刘少奇个子高,外表俊朗,更重要的是一举一动都彰显着革命者的气质。   何宝珍被他深深吸引,便问杨开慧此人是谁。   “这个人叫刘少奇。”杨开慧回答道。   “刘少奇!他就是刘少奇,那个大名鼎鼎地的组织安源罢工工作的刘少奇吗?”   杨开慧被何宝珍夸张的反应逗得大笑,回应道:“没错,是他。”   得到确定的答案后,何宝珍追问道:“他看起来还挺年轻的呢,今年多大年纪呦?”   杨开慧笑着说:“怎么,你对他很感兴趣?他比润之小了5岁,该是25岁了吧!”   中午吃饭的时候,何宝珍坐在了刘少奇的对面。面面相对,两人先是相视一笑,毛泽东见状顺势介绍了两个人认识。   毛泽东称赞道:“宝珍在衡阳组织过不少学生运动,也是一名年轻优秀的革命者。”   那时的何宝珍刚满21岁,不仅年轻靓丽,身上的气质更是清新脱俗。   在得知何宝珍也从事革命工作,刘少奇便打开了话匣子,饭桌上几人聊得火热。   毛泽东注意到,刘少奇给何宝珍夹了好几回菜,看出两人聊得很投机,便提出何宝珍可以给刘少奇当助手的想法。   毛泽东试探地问道:“少奇,给你介绍个助手怎么样。”   刘少奇立刻回应道:“好哇,正好最近我在安源开展工作,正需要助手帮忙呢。”   又问毛泽东:“你要介绍的这位助手是哪位呢?”   只见毛泽东微微一笑,缓缓看向坐在刘少奇对面的何宝珍,缓缓说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话音刚落,两人同时抬起头,几乎在视线交汇的那一瞬间,何宝珍就害羞地把头重新低了下去,脸颊上泛起一阵红晕。   刘少奇愣了一会之后,欣喜答应:“那太好了。”   1922年末,刘少奇受命前往安源领导罢工,而何宝珍也随之前往,以路矿工人子弟学校教师的身份协助工作。   共同的奋斗岁月中,两颗心悄然靠近,最终于次年春天在安源简朴的工人宿舍里许下了相守一生的誓言。   尽管毛泽东因故未能出席他们的婚礼,但他从心底为这对革命伴侣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   当他们在上海重逢,三人共同回忆这一巧妙的相遇。毛泽东开玩笑说:“你们可得补上我那杯错过的喜酒啊!”   何宝珍与刘少奇携手并肩,走过了革命的风雨路,从上海到长沙,从广州到武汉,再到沈阳、哈尔滨,她不仅是刘少奇生活中的伴侣,更是他事业上的得力助手。   然而,1934年的上海,何宝珍不幸因叛徒出卖而英勇就义,她的牺牲让刘少奇悲痛欲绝,却也更加坚定了他继续革命的决心。   刘何夫妇彼此依偎,携手并肩,共赴每一个革命的黎明与暗夜。 他们的爱情,超越了凡尘俗世的情感纠葛,化作了彼此征途中最坚实的后盾,相互间不仅是心灵的慰藉,更是彼此信念与勇气的源泉。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共同书写着激励人心的壮丽篇章。   #历史回眸#

0 阅读:642
同巍聊历史

同巍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