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一位军人被授予中将军衔,却有许世友、陈锡联等多位上将替他鸣不平。中将反而安慰他们:“都是当年惹的祸啊!” 9月27日,这是新中国首次举行授衔仪式的日子,国务院礼堂内掌声雷动。 仪式结束后,许世友、陈锡联、陈再道、洪学智四位上将,竟然一同走到一位中将面前来,恭敬地行了个军礼。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时正坐在中将身边与他交谈的是元帅徐向前。 许多人纳闷了,这位让上将排队敬礼、元帅陪着聊天的人,怎么会只是中将呢?他与这些将帅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关系? 此人的身份可不一般,他就是詹才芳,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培养出多位上将。 1927年,詹才芳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回家带领乡亲参加黄麻起义。不幸的是,农民自卫军和国民党军的力量悬殊过大,起义以失败告终。 不过,这一战让他初露头角。 1928年深秋,詹才芳带领的游击队被正式编入红军,担任连长。他的队伍里可谓是卧虎藏龙,其中不乏后来成为共和国将星的许世友和李先念等人。 随后的几年里,鄂豫皖苏区如同一团熊熊火焰,照亮了整个中原大地。詹才芳凭借卓越的战功和坚定的信仰,从连长一路晋升为政委。 詹才芳从军多年,麾下汇聚了众多英勇无畏的战士,后来很多人都被评为上将。按理说,詹才芳的评级应该更高才对,可为什么到头来只是个中将呢? 这要归结于一次汽油爆炸事件。 1936年7月,詹才芳带领红31军在甘肃作战时,缴获了几十桶汽油。考虑到如果携带这些汽油,会极大影响行军速度,于是他派人把汽油送到总部,妥善保管。 只是没料到,运输过程中有人违反规定,在汽油旁边吸烟,导致汽油桶爆炸。火光染红了半边天,全队几十人严重伤亡。 “对于红31军在汽油运送中产生爆炸的事件,我深知自己对这场事故难辞其咎,我服从上级的调令,接受处罚。” 詹才芳主动承担了这场事故的责任,保护了一批部下,自己却被撤职。同年,他被调往陕北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身份一下从政委变成了学员。 隔年,西路军全军覆没的噩耗传回陕北,大家悲痛万分。许世友开始暗中联络旧友,一起去打游击,詹才芳就在其中。 詹才芳年轻时心气极高,性子烈、直来直去,对待朋友又十分仗义。听许世友讲完计划,他满腔热血无处安放,一拍桌子,立刻表示同意。 “眼前的局面谁都不想看见,我同意去打一仗,就打他个落花流水!” 到了计划实施的前一天晚上,有人却退缩了。他担心这样做会激化矛盾,跟许世友商量取消行动无果后,偷偷向上级报告,结果全体被抓去学习。 直到1940年,詹才芳被调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才得以重返部队。 这几年里,很多他培养起来的部下逐渐超过了他。可是詹才芳并不在意这些,一直到抗战胜利,他始终坚守前线,进行作战指挥。 1955年授勋后,有许多人都替詹才芳鸣不平,与他见面时总会提及此事。 “老首长,您当上军级干部20多年了,再怎么说也该评个上将啊,我实在是替您觉得委屈。” “这是什么话,我革命不是为了这个高官厚禄,而是为了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只是单纯为了当官,该如何面对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同志们!” 詹才芳虽然说的话很简单,却直戳人心。 陈锡联等人虽然后来当上了将军,但始终没有忘记老首长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每次见面都主动行礼,就连徐向前元帅也称呼他为“老战友”。 詹才芳深知,革命的真正意义在于为人民谋福祉,在于坚定信仰。历史铭记的不仅是他辉煌的战绩,更是他不为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1955年,一位军人被授予中将军衔,却有许世友、陈锡联等多位上将替他鸣不平。中将
同巍聊历史
2024-07-22 11:19:19
1
阅读:5406
刘建波
首长的首长!
不惑诸葛
为不计个人名和利的革命前辈致敬!
呼吸空气
资格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