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抓住今春最后一次扫清体内淤堵的15天

香萱看养护 2024-04-05 12:07:23
《月令》记载: 「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亦或万物灵长的人类,都到了最清净明洁的时节。清明养生应顺应自然,重在“清”与“明”。 1、清心气 清明节祭拜祖先时,很多人会睹物思人,产生悲伤抑郁的情绪,难以走出,累及于心。若感到心气不顺,可以出门走走,在小区内或者公园河边,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 2、清肝气 中医认为,立春之后,人体内的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 常言道过犹不及,肝气过旺易伤脾胃。要少吃辛辣燥热之物,以免助火伤阴。建议在饮食上要少吃“发物”,海虾、竹笋、羊肉、鸡肉、鹅肉等。发物易引动肝风,助火助邪,容易诱发旧疾。清明时节是饮茶的好时机,不妨每天喝上一杯清肝茶,如菊花茶、玫瑰花茶。 3、清肠胃 清明放假,人们难免放纵饮食,加重肠胃负担,尤其是肠胃虚弱不好的人。对于吃寒食和青团的传统习俗,也要因人而异,适量食用。清明后可以适当选用一些清肠道的食物,比如西兰花、洋葱、大蒜、豆类、海带、黑木耳等。 4、清湿气 清明处于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空气湿度明显增大。此时,祛除湿气,提高抵抗力势在必行。不要在潮湿环境太久。不要将就,头发、衣服、鞋袜要是弄湿了,一定要及时烘干,以免湿气入体。平时可以煮陈皮姜水喝,微微出汗,排出寒湿之气。 5、宜多晒太阳 太阳是自然界最大的阳气来源,我们后背的督脉,是一身阳气之主,多晒晒后背、后脖子,气血畅通,阳气十足,还能连同身体里阴寒凝滞的东西都排出去。 6、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这段时间少吃一些生冷、黏腻、油腻等难消化的食物,容易生痰生湿;药王孙思邈提倡:“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我们可以经常吃一些甘淡之味,来平肝调脾,比如燕麦、红枣、菌菇类、绿叶蔬菜、山药、茯苓、赤豆、黄豆、鲫鱼、莲子、土豆、白扁豆等。 另外: 清明前后几天,都是祭拜之日,晚上不要太晚回家,最好在太阳落山前返回;没啥特别的事情,晚上还是待家里早点睡觉为好,尽量避免深夜出行;清明也是郊游踏青的好时机,外出游玩时最好结伴而行,尽量避开背阴的山沟、荒野之地、人迹罕至的湖边、水库、深潭、瀑布。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