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个月末比亚迪 DM 5.0 以及秦 L 和海豹 06 DM-i 上市以来,各种好评不断,NEDC 亏电油耗仅为 2.9L/100km,不少人都满油满电开了 2000 多公里,“工业奇迹”的头衔的似乎也实至名归了。
不过在仔细分析这套混动系统后,我发现比亚迪 DM 5.0 系统还有两大短板。
短板一:仍有动力受限、失速的风险比亚迪一直在强调 DM-i 系统是“以电为主”,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所谓“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在享受“以电为主”的诸多优势时,也会有一些相应的“烦恼”。
比亚迪 DM 4.0 的不少车主都有投诉“EV 受限”、“高速失速”的问题,DM 5.0 和 4.0 结构基本完全一致,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这个隐患。
造成“EV 受限”、“失速”等问题的核心原因就是“功率供给跟不上消耗”了,先从功率的供给侧发动机和电池说起。
比亚迪秦 L 和海豹 06 DM-i 上的 1.5L 发动机最大功率 74kW(净功率 70kW),相比秦 PLUS 上的 1.5L 上最大 81kW 的功率还减少了 7kW,这个功率不够大,而且还是自吸发动机。
在高速行驶中,发动机进入直驱状态,这个时候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转速耦合,一般自吸发动机输出最大功率时转速在 5500-6500 转,比如吉利帝豪 1.5L 发动机最大转速时发动机转速 6300 转。
显然在标定的时候不会把直驱时的转速标定到 5000 转以上,实际上根据秦 PLUS DM-i 车主的实测,车辆在 120km/h 时发动机的转速为 2715 转,在 100km/h 时为 2250 转,这个时候发动机的功率估计只有 30 多 kW。
这个时候如果要超个车,30 多 kW 的动力肯定不够,这个时候有两个提升输出功率的方案,一是电池开始输出功率,二是发动机退出直驱,开始满功率发电(还取决于 P1 发电电机的最大功率),这个时候关键就看电池了(发动机最大 70kW 净功率喂不饱电机,80km 驱动电机最大功率 120kW,120km 版本驱动电机最大功率 160kW)。
这次 DM 5.0 比亚迪的电池有明显的升级,关键一点是放电倍率来到了 16C,提升了 33%,按照 80km 版本电池容量 10.08kWh,120km 版本 15.87kWh 的电池容量来看,其电池最大放电功率能达到 160kW 和 253kW,完全能够“喂饱”最大功率 120kW 和 160kW 的电机。
不过这里有两个隐患,首先是磷酸铁锂电池天生 SOC 电量不好估算,主要是磷酸铁锂 LFP 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就是电压太平了,在 10%-90%的电量电压都差不多,导致很难用开路电压来修正 SOC 的值。为解决这一问题,车企普遍会建议车主一周充满一次或多次,蔚来的 75 度电池则是用三元+磷酸铁锂混装来解决这一问题,代价不小。
这个时候如果车主很久都没有充满过电池,这时车内电脑显示电量还有 25%,但开着开着突然电量一下掉到了 10%,电量过低的时候电池是无法正常输出功率的,这个时候就很容易出现“EV 受限”和“失速”的问题了,在高速上还是非常危险的。
另外一个隐患就是前面提到的,发动机的功率有限,如果遇到持续高功率输出的情况,比如连续上坡,电池就“保不住电”了,本身 10 度、15 度的电量就不多,这个时候只能停路边让发动机原地发电,让电池电量比较满了再出发。
总体来看,DM 5.0 还是主打省油和低成本,发动机采用了完全追求高效率的 1.5L 自然吸气发动机,秦 L 和海豹 06 DM-i 上的电池容量也不高,但换来了 9.98 万起的价格当然还是值得称赞的。
不过在接下来的宋 L DM-i 上依然会搭载这台最大 74kW 功率的 1.5L 发动机,根据申报信息,宋 L DM-i 的整备质量达到 1930/2000kg,相比秦 L 的 1669kg 重了约 300kg,同时 SUV 风阻还更大,一家人开着 SUV 出远门游玩的概率更大,遇到“EV 受限”和“失速”的概率也更大。
这里也可以对比一下同类型的车型,在 A 级到 B 级的插混轿车里,五菱星光也用的 1.5L 发动机,结构也和 DM-i 一样;奇瑞风云 A8 用的也是单挡 DHT,但用的是 1.5T 发动机;吉利银河 L6、帝豪 L HiP 用的是 1.5T+双行星齿轮排 3DHT 方案;丰田卡罗拉双擎用的是 1.8L+行星齿轮的结构;本田思域 HEV 用的是 2.0L+单挡 DHT。
在 SUV 插混里面,几乎没有用 1.5L 自然吸气发动机的了(目前只有长安启源Q05,其尺寸和重量都不如比亚迪宋系列)。
短板二:前驱架构不够高级在燃油车时代,20 万以内已经很难买到后驱车,一般只有宝马 3 系及其以上的级别才会用到后驱,后驱也经常也会成为车企着重宣传的要点,2019 年凯迪拉克出了一个非常魔性的广告,反复在强调一个观点:没有后驱,不算豪华。
从驾驶的角度来看,后驱确实是更高级的,首先后轮驱动可以让前轮专注于转向工作,转向时车辆的反应更加敏捷;然后车辆在起步时重心会后移,后驱车的抓地力会明显更好,对于大马力车来说会更为明显;最后后驱不像前驱车发动机和驱动系统都非常靠前,很容易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而后驱车比较容易做到类似 50 比 50 的配重比。
在燃油车时代,后驱的成本很高,毕竟需要纵置的发动机、变速箱和传动轴,对车辆的技术和空间都有不低的要求。但到了新能源车时代没了变速箱,如果能把 DM-i 上的 P3 驱动电机放到后轴 P4 位置上,则可以达到串联后驱和并联四驱的效果,那么 DM-i 的工况就变成了:中低速下都是后驱,高速上前驱巡航,或后驱或四驱加速。
当然这里也可以把 P1 电机充分利用一下,不仅能发电也能驱动,那么就变成了长城 Hi4 架构:P1、P4 电机都能纯电驱动,串联时可以四驱可以后驱也可以前驱,发动机直驱时 P4 电机也可以发力形成四驱。
这样最大的好处是不像 DM-p 那样需要 3 个电机,只用 2 个电机在不明显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实现后驱或四驱。
因此虽然长城的新能源发展得明显不如比亚迪,但 Hi4 的结构是可以借鉴的。以比亚迪的技术储备,随时都能“掏出来”,可能是比亚迪觉得这个价位的用户不太在意这些?
总体来看,比亚迪 DM 5.0 在油耗和成本方面确实出色,但仍有“EV 受限、失速风险”和“受限于前驱”两大短板,DM 5.0 混动也还不是比亚迪混动的终点。
最大的短板是中国发明的,要是外国人搞出来,不知道会被吹成什么样子[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最大短板1.5自吸发动机高速超车乏力类似于小马拉大车
比亚迪系统升级现如今就如英特尔CPU的挤眼膏式升级了,就目前的技术手段其能耗控制已到极端了,看看特斯拉的车能耗和丰田的车能耗发展之路作个对比就一目了然了。
一句话的事被你说的这么复杂,就是电池功率太小,纯电模式下不能长时间高速,否则出现EV受限,你跑高速不知道开混动模式吗?限制纯电模式最高速度就不会出现EV受限,谈不上是确定,应该说是电池保护机制,其实也是好事。
想买海豹插混,再等四驱版[得瑟]
买奇瑞1.5T混动车型,绝对不会出现高速失速的情况。之前奇瑞测试180码连续跑了一个多小时,最高速度超过200,已提奇瑞风云T9
是人不是人的都来蹭比亚迪热度
在绝对低价面前,连安全气囊都不上的**电车,竟然大火;那放到9.98的秦L身上,可能的失速(只要车主识字能设置下就可避免)又算什么毛病呢?又不是100w的撑面子车
放心吧,任十五已经帮忙测过了,高速他把电量强制百分之十一跑了一千多公里毛事没有。
最大不足应该是油耗没有达到1.9升
秦L高强度钢太少了,电池是风冷没液冷好,这点真的该差评[静静吃瓜]
最大的短板是提车太慢了
红公关 重奖
3. 0T发动机 配个100度电池怎么样
EV受限和失速是两大致命危险因素
吹毛求疵的说法,不影响用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