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哭泣”!“水中老虎”的反扑,十年禁渔竟成了养虎为患?

森罗万象籍 2024-11-10 03:02:04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综述

禁止,是挽救还是纵容?从曾经的满目疮痍到今日水中霸主成群,长江到底经历了什么?长江,是我国的母亲河之一,流域面积广大,渔产资源丰富,滋养着中华民族,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然后,曾经的长江一度面临无鱼可捕,濒临物种频增的局面。

在2020年,国家为挽救长江岌岌可危的生态,出台了“长江十年禁渔令”。却不知仅仅过了4年,一种“水中老虎”竟然疯狂生长,这不禁让人疑惑,这到底是“生态重生”,还是“养虎为患”?

长江的“哭泣声”

长江源于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历经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支流延伸影响了8个省(自治区),是世界第三大河流。

其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更不用多说,它拥有的生物多样性,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流域内所形成的鄱阳湖、洞庭湖等,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湖泊。

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长江却“受伤”了。其沿江城市有多个重要经济发展城市,比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随着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长江水质不断地受到污染,比如重金属污染,氮富营养化现象等。

另外,上游的蓄水工程与长江的过度捕捞,让原来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曾经闻名全国的中华鲟、长江鲟、江豚,已难寻踪影。长江的捕捞能力从1954年的43万吨,到2010年仅剩下10万吨。有92种鱼类面临濒危。

除了对工业的严格管控之外,在2020年还颁布了“长江十年禁渔令”,其范围覆盖长江流域的所有天然水域,执行完全禁止渔业捕捞。此禁渔令是出于哪种考量呢?

第一:为鱼群提供一个宝贵的生存繁衍的机会,尤其是珍贵或濒危的鱼类,它们并不能通过养殖而获得,并且其中大部分是需要4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阶段。

第二:水生态的自我调节。由于之前长江受到严重的污染,环境的自我修复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也趁这个机会,对于污染严重的区域进行人工清理疏导。等于给长江“大换血”。

第三:阻止也是另一种促进。它让原本以捕捞为生的渔民,转型为人工养殖,让长江流域周边的农渔业快速的发展。

长江的生态活力比我们想象中要顽强得多,仅仅用了4年时间,整体的生态环境就有明显的改善,我们已经可以在长江上寻到尘封在历史中的美味。

我们看到长江刀鱼回来了,中华鲟、长江鲟的数量也增加了。随处可见的鱼群: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就在禁渔的第三年,长江可监测的鱼类从168种,增加刀193种,而且这个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而这个时候,我们却发现了,长江中竟然出现了一大片密密麻麻的黑鱼。而这些黑鱼就是鳡鱼,也被称为“水老虎”,简直就是长江中的“土匪”,它们经过的的地方,犹如掠夺后的惨景。

它们的泛滥,让我们重新去思考,“禁渔”是否成为某种“放纵”,让生态陷入另一种危机?

“水老虎”的反扑

鳡鱼可不是什么善类,它属于鲤科,整体细长,腹部圆滑,身长可长到2米,体重可达到50公斤以上。它们性情凶猛,游动能力极强,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它在水中的表现,完全可以对得起“水中老虎”的称号。

它们结群在水中游走,遇到其他鱼群就发起猛烈的攻击,所到之处,无不“生灵涂炭”。它们平常也不挑食,胃口又特别的大,鲢鱼、鳙鱼、虾都是它们的下酒菜,就连岸上的青蛙、老鼠都可能会被咬下水中。

鳡鱼的生长速度非常的快,而且一个繁殖季节的一条雌鱼就能产下50万颗卵。并且在水中很少有天敌,比如白鲟就是天敌之一,但此物种已经灭绝(2022年7月宣布)。如果说还要找出一个天敌,那就是“终极天敌”——人类,因为鳡鱼的肉质鲜美,是餐桌上一味高档菜品。

作为如此的“害鱼”,由于禁渔措施而让它们疯狂的生长繁殖壮大。作为江中顶级的捕猎者,在没有天敌的情况,其鱼群将会越来越多,对其他鱼类的威胁也会越来越大。有关类似此类凶猛且没有天敌的生物泛滥成灾,威胁生态的案例,并不在少数。

如此情况,人们开始担忧,这会否对水域生态的平衡产生影响?这鳡鱼的不断增加,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甚至开始质疑,“禁渔措施”到底是恢复生态,还是让生态面临新的危险。

是否是“养虎为患”

其实对这种情况的担忧并非毫无依据,毕竟鳡鱼数量在无节制的增加,确实对其他鱼类造成巨大的压力,影响到部分生态现象。但是,一个鱼种是否就能够左右整个长江的生态呢?

首先,有专家指出,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是十分庞大十分复杂的,生物之间是错综复杂的。根据《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内容:2017之前,长江记录的鱼类有443种,特有物种是162种。鳡鱼的增加会影响到部分物种,但是距离生态崩溃还是差非常远。

其次,鳡鱼的增加另一方面来反映了整体鱼类的保护成果,如果没有足够的食物,鳡鱼也不可能生长如此“繁盛”。而且,水生生物种类的繁多,也会形成鱼类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可能短时间无法看出来,但这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功能之一。

最后,鳡鱼是本土鱼类,它的生成就是自然环境进化的结果。它捕食其他鱼类,也是在维持生态的平衡。鳡鱼的存在一方面控制着其他鱼类的数量,另一方面也在淘汰鱼类中较弱小的一部分鱼。这也是肉食鱼类的存在的生态意义之一。

那是不是我们就可以不用理睬,其实也未必,毕竟吃货已经开始在蠢蠢欲动了。“禁渔”并非不理不睬,它只是生态维护的一种手段而已。

我们还是需要关注和研究生态系统的构成,确定鳡鱼泛滥的根本原因,是否在合理的范围之类。并监测其增长,避免出现“过量”的情况。

然后,我们也可以对数量同时也在增加的自然天敌之一中华鲟,或是部分竞争鱼类,进行引导流放,让生态水域达到平衡。

在发生了鳡鱼“过量”的情况下,也可以实行特例特办,对鳡鱼雌鱼进行捕捞,人工减少鳡鱼的数量。

结语

其实,根据统计,目前鳡鱼以及其他鱼种生物,仅仅是在回归历史中鱼群过度捕捞前的正常水平的过程中,只不过鳡鱼的生理行为更容易让人观察到而已,根本不用过于担心,长江的生态会走到另一个极端。

长江的生态对我国历史人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禁渔”从根本上是在尊重自然尊重文化。鳡鱼本身就是长江的一部分,只要符合自然生态的规律,就应当静观其变。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