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皇位爱出家,为何总有皇帝自愿放弃江山选择出家?

文诩历史 2024-09-27 11:09:25

他们本是一国之主,坐拥万里江山,身上也穿着无数人追求的龙袍,然而相比龙袍,他们却更爱破旧朴素的僧袍,更是主动放弃皇位,选择出家为僧。为何历史上总有皇帝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探寻皇帝出家的真相。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曾有多位皇帝出家为僧,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南朝梁武帝萧衍以及大理皇帝段和誉。那么他们为何要放弃皇位选择出家呢?

拓跋弘的出家原因较为简单,就是不满自己的母亲冯太后长期摄政,同时又因为尊崇佛教,因此想要以身侍佛,潜心钻研佛法。不过因为这件事影响恶劣,所以在他出家不久后,就被朝臣以及冯太后请回朝廷。

萧衍的出家原因较为复杂,其在位48年间,曾四次出家,为了能让他回朝,臣属们每次都花高价将其“赎回”,而这也导致国力下降。此外,因为萧衍如此痴迷佛教,造成佛寺在南梁十分兴盛,这些不用交税的寺庙对国家也造成巨大的负担。而他到底为何要出家呢?

其实最初的萧衍信奉道教,尊崇儒家,然而他称帝3年后,突然改信奉佛教,开始在自己国内广建寺庙。萧衍第一次出家是在大通元年,因为连年北伐不利,为了博取美名,于是萧衍就宣称出家为僧,为战死的士卒超度。这一次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因此萧衍仅仅出家三天就回归朝堂。

有了第一次,自然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萧衍第二次出家是在中大通元年,不仅举办无遮大会,还当了近一个月的和尚,最后还是朝臣花了一亿钱才让萧衍回心转意。第三次出家是在大同十二年,这一次朝臣花费两亿钱才让萧衍回到朝臣。第四次出家是在太清元年,当了37天的和尚,最后朝臣再次花费一亿钱才将萧衍带回来。

可以发现萧衍后面几次出家最终的结果都是朝臣花钱才把萧衍请回朝堂,由此可以猜想,应当是萧衍在为政之时,遭到朝臣的刁难和掣肘,他认为自己身为皇帝就应当说一不二,因此负气出家。

萧衍出家后其实并没有完全沉浸于佛教,仍旧关注朝堂,他就是想要试探大臣有没有异心,是否真心希望他再次回去执政。

所以说后来的萧衍出家看似是放弃皇位,实则在巩固皇权,加强自己的权威,同时也能拉拢僧侣这一特殊群体,来巩固王朝的统治。

段和誉作为大理皇帝会选择出家的主要原因就是苦于朝堂争斗。当时的大理国内有着一个不弱于皇室的家族,那就是高家,基本是世代为大理首辅,手中掌握巨大的权力。

段和誉作为皇帝不可避免与权臣爆发矛盾,同时因为国内天灾不断,子嗣也是争权夺利,这一切让他感到心力憔悴,这才有了出家的念头。

到了公元1147年,在位40年的段和誉正式出家,将皇位禅让给儿子段正兴,从此不管朝政。

可以看出,段和誉出家原因就是厌倦了朝中繁杂的事务,这才选择出家。

此外,在大理国中,不仅段和誉出家,其上数代皇帝全部都是放弃皇位,出家为僧,也是形成了一个传统。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皇帝会放弃帝位,选择出家,往往是外部因素,一般都是自己在朝中有着他人的掣肘,从而无法施展抱负,最终变得心灰意冷,而选择出家。而像萧衍这般有着目的性的出家,到底是少数。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