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佛教的结集保证了佛说的纯粹性

巧兰与世界 2024-11-19 21:43:00

结集,合诵之意,诸比丘会聚一堂,诵出佛陀的教导,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免遗失,叫结集。结集的成果,开始是佛经和戒律,后来对佛经的论说出现了,也集出“论”,这三样合在一起,就是经、律、论三藏。

为什么要结集,因为佛陀住世时,只是“说”法,没有写出来,佛陀灭后,这些教导就只靠弟子们口传记忆,古印度人因说法传法的需要,记忆力十分惊人,有人能记几十万诵佛经,与文字记录比照,一字不差。但就是这样,也不保险,特别是亲听佛陀说法的那些弟子也去世之后,所以要用结集的方式,记录下来。众人会聚一堂,可以互订讹误,保证无差错。

但是结集,实际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以会议的形式,确认佛经的权威性,经过这样的方式记录下来的佛经,才是真正的佛说。对照500年后大乘佛教不断创作出来的大乘佛经,结集保证了佛经是佛所说的经。

这也可以看出来,结集,是小乘佛教的行为。大乘佛教没有结集。因为小乘佛教的第一次结集,就是阿难、优婆离这些亲传弟子们记忆诵出的,这是一个原始佛说版本,后来的结集,都是对这一原始版本不断的校订。大乘佛经作者都不知是谁,怎么结集?所以结集仅是小乘佛教的行为,这一点大多数佛教史都没有明讲出来,不知是不是一个疏忽。我自己也是看了很多佛教史书,后来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专门查了一下,才明确的。

前面讲过,佛教是分期发展的,佛陀住世的亲说佛教,叫原始佛教,佛灭百年后第二次结集,因对戒律宽严的看法不同,佛教分裂了,形成20派,叫部派佛教。公元1世纪,佛灭500年后出现的人人都可以成佛的佛教,叫大乘佛教。大乘出现后,把此前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称为小乘。

但从结集的含义,可以知道,小乘才是佛亲说的,部派佛教有发展,但发展有限,总体上保持了佛说大意。佛教的主要内容有两大部分,说人生的,和说世界的,部派佛教在说人生的这一部分,是忠实于佛说,那就是人生是空的,叫“人空”。在说世界的为一部分里,佛陀住世时本没有说,佛教史上有个词叫十四无记,就是佛陀不回答的十四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思考世界的,佛陀不答,认为对与修行无关。后来的部派佛教回答了这些问题,就是说世界的部分,在这部分里,大多数派别都认为世界是实有的,叫“法有”,“人空法有”,就是部派佛教的总观点。其中人空,是佛陀的原意,法有,是佛陀未说的部分。但是,应当也是忠实于佛陀的,佛陀要是说了,应当也是这个意思。

后来大乘佛教,说人生是空的,世界也是空的,叫“人法二空”。这是大小乘在世界观方面的主要区别。

在人生观方面,大乘一面说是人生是空的,另一面又说人人可以成佛,这是有点矛盾的。

从这个介绍中也能看出,小乘之所以能基本忠实于佛陀原意,与小乘结集有重大关系,因为有结集,有佛经的权威版本,就不能随意漫说了,大乘没有集的制约,就出现了众多的佛不知道的大乘经。

佛亲说的经,只有四《阿含经》,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小乘三藏中经的部分,主要就是这些,有的版本不同,略有增出。

小乘佛教的结集到底有几次,有不同的说法,有6次说,8次说,6次说可能接近史实一些,其中第1次结集是佛灭当年,第6次是1954年。

2 阅读:84
评论列表
  • 2024-11-21 17:35

    大乘佛法也是有结集的(以文殊菩萨为首)。大乘佛法比小乘佛法更为深奥,假如不是佛所说,那岂不是有许许多多比佛更牛X的的人吗?季羡林研究佛学三十多年,愣是没摸着佛的门朝哪,知道为什么吗[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