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7点至11点猝死高发,这是为啥?高危人群出现这些征兆真要警惕

安恒远养护说 2024-12-29 03:55:59

“你知道吗?最近有人说,早上7点到11点是猝死的高发时段。”李阿姨(化名)坐在咖啡桌前,边翻看着手机边跟张大妈聊。

“啊?怎么会是这个时间段?”张大妈一边擦着手上的茶杯,一边吃惊地看着她,“这不是早晨最开始的吗?大家都忙着开始一天的工作,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呢?”

“就是啊,我也觉得挺奇怪的。”李阿姨点点头,“不过,网上有人说,早上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期,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心脏病等问题的人,早晨的温差变化和心脏负荷会加重,很容易引发猝死。”

张大妈若有所思地摸了摸胸口,“我早晨有时候心跳加速,还以为是正常的,看来真得注意了。”

很多人或许也和张大妈一样,对早晨身体的“信号”并不在意,但正是这些被忽略的细节,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

早上7点到11点,确实属于猝死的高发时段,关于这一点,2022年北京世纪坛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接受采访的时候就曾提到;不过,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弯弯绕绕”呢?

一、早上7点至11点猝死高发,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当听到“早上7点到11点是猝死高发时段”这个说法,你是不是第一反应觉得有点夸张?

毕竟,咱老百姓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晨不正是精神焕发、开启一天忙碌生活的时候吗?说猝死几率大大增加,一时之间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可事实却告诉我们,这个“黄金时间段”,恰恰也是心血管事件最容易发生的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背后藏着许多生理和科学原因。

首先,早晨是“血压晨峰”的时间段。

经过一整夜的睡眠,人体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但清晨醒来后,血压会迅速升高,这是身体准备应对新一天的生理反应。然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或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来说,这种突然的血压波动可能会让原本已经脆弱的血管“不堪重负”,从而诱发心梗、脑卒中等急性事件。

其次,清晨交感神经的“兴奋启动”也是关键因素。

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在白天由交感神经系统主导,而晚上由副交感神经主导。清晨醒来时,交感神经突然“上线”,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心脏负担随之增加。

如果你本身患有心脏病或动脉硬化,那么这段时间就变成了高危时段。

此外,外界环境和行为习惯也会“推波助澜”。

比如冬天的清晨气温较低,寒冷会导致血管收缩,加重心血管压力;再比如,有些人早上习惯剧烈运动、情绪波动过大或过快起床,这些突然的生理刺激都可能成为猝死的“导火索”。

看到这里咱们也能明白了,早晨7点到11点的猝死高发,并不是说所有人都会莫名其妙地出事,而是针对某些高危人群来说,这段时间身体负担加重,危险信号更容易显现。

那么对于我们,尤其是高危人群来说,要警惕哪些征兆,才能避免意外的来临呢?

二、高危人群注意了!这些征兆的出现,是在提醒猝死的风险

其实,猝死并非一件“毫无征兆”的事情。很多时候,身体会发出一些“求救信号”,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或者误以为是小毛病就忽略了。

如果你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就更需要警惕这些信号,因为它们可能在提醒你,风险正在逼近。

不明原因的牙痛或下颌疼痛

牙痛看似与心血管无关,但也有一些案例表明:在猝死前,部分人会感到不明原因的牙痛或下颌疼痛。这种疼痛并非由牙齿本身引起,而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引发的牵涉痛。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尤其是伴随胸闷或疲劳,更要警惕心脏问题。

突发的盗汗

没有明显原因却突然大量出汗,尤其是早晨醒来后,这可能是心血管负担过重的信号。盗汗常被误认为是单纯的体虚,但它可能预示着心肌供血不足。如果盗汗伴随胸部不适或心悸,更需要高度重视。

消化不良或恶心

很多人在发病前会出现类似胃部不适、反酸、恶心等症状。特别是在早晨空腹时,这些症状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而不是单纯的肠胃问题。如果这些不适经常出现,应尽快检查。

头晕或晕厥

清晨起床后突然感到天旋地转,甚至短暂失去意识,这是脑供血不足的常见表现。对于患有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的人群,这种症状可能预示着更严重的心脑血管问题。

呼吸急促或胸闷

早晨醒来后感到胸口闷堵或呼吸困难,这是较为常见的猝死前兆之一。尤其是伴随疲惫无力或头晕的情况时,可能是心肌缺氧的信号。

这些不常见但重要的信号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高危人群错失及时就医的机会。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超过50%的心血管事件患者在发病前曾出现类似征兆,但由于症状隐匿或误判,未能及时干预。

因此,当出现上述不适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尽早检查、预防,是保护健康的最佳方式!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心脏健康,避免猝死的风险呢?

三、守护心脏健康,这些日常习惯你一定要养成

保护心脏健康,避免猝死,并不只是简单的“多运动、少熬夜”这些常规建议。实际上,心脏问题往往隐藏在一些日常细节中,只有从根本上了解这些风险,才能真正做到有效预防。

很多人不知道,早晨醒来后直接起床,其实可能是心脏的一大威胁。正如我们前文中提到的那样,这是因为在刚苏醒时,身体处于交感神经逐渐激活的状态,此时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心脏正承受较大压力。

如果突然起身,容易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尤其是对于心血管基础疾病患者来说,这可能成为致命的诱因。

所以说啊,醒来后应先在床上静坐1-2分钟,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再慢慢起身活动,这个小习惯可能在关键时刻救命。这可不是赖床,而是保护健康的小技巧!

还有一个容易忽视的风险是季节交替时的“冷热冲击”。

尤其是冬季或初春,许多人一早出门迎接寒风刺激,血管会迅速收缩,血压骤升,这种情况对高血压患者和冠心病患者尤为危险。

出门前适当热身,甚至喝一杯温水,有助于缓解血管收缩的剧烈反应。此外,夏季时冷空调的过度使用,也可能引发类似的血管应激反应,形成心血管隐患。

饮食方面,保护心脏的关键并不只是控制盐和油的摄入,还包括对抗炎症。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很多时候与慢性炎症有关,而炎症的触发点往往藏在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饮食中,比如精制碳水化合物、过量的加工食品等。

适量增加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如绿茶、蓝莓、亚麻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这些小细节对心脏健康的意义可能比单纯“少盐少油”更为重要。

结语

心脏是我们生命的“发动机”,它默默无声地为身体提供能量,但也最容易被忽视。猝死的发生虽然看似突然,但往往是长期生活习惯和健康管理不到位的结果。

通过了解猝死的高危时间和身体信号,我们可以更早识别潜在风险。

当然,无论是调整作息、改善饮食,还是定期体检、关注情绪,每一项细微的改变都能有效减少猝死的可能性。心脏健康需要持续的关爱和行动,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关注自己的身体,守护好这份无可替代的生命力量!

参考文献

[1]郭继鸿.猝死高危预警的新指标:缺血性J波[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 22(1):5.

[2]金辉.猝死的院外急救及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2.

[3]周谦,孙建军,陈大夫.从医疗安全角度对住院病人猝死的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6, 13(6):2.

0 阅读: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