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缓冲期里,跨国车企以时间换空间丨人汽

人汽解读吧 2024-10-25 04:20:27

作者:高浩

中国车市新能源井喷的过去三年,自主品牌完成了从销量到信心的壮大与膨胀。与之相比,吃瘪后的跨国企业不再硬碰硬,而是随行就市地将中国市场主题调整进入“战略缓冲期”:一方面静观其变,尽量适应新的主题与游戏规则;另一方面则卧薪尝胆,各自酝酿,期待用时间换空间。

曾经有跨国车企中国高管直白表示:就让市场尽情厮杀,待时机成熟,怀揣资金与技术的品牌再来收割残局。

这类说法充满争议,但不少愤慨的人可能没注意到的是,战略缓冲期里,跨国车企可一点没闲着:增资、转向、再合资。身上少了许多汽油味儿,取而代之是涌动的比特和电流。

“奔驰”大视野

最新的主角是奔驰汽车。10月21日,梅赛德斯-奔驰启用欧洲首家采用集成机械-湿法冶金工艺的电池回收工厂,成为全球首家以自有工厂实现电池闭环回收的车企。

这家位于德国南部库彭海姆的回收工厂,实现了真正的循环经济。与欧洲现有传统工艺不同,该工厂采用机械-湿法冶金工艺,预计回收率将超过96%。例如锂、镍和钴这样珍贵且稀缺的原材料都能够以适合的方式回收,以用于制造新动力电池。投产当天,德国总理朔尔茨参观了工厂并出席开幕式。

在人汽传媒看来,这是一次被严重被低估、具有行业风向标意义的举措。尽管中国年销售近900万辆之巨,但退下来的动力电池如何回收再利用,还存在很大的空白。实际上,在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领域一直存在着非法处理、非法倒卖的不规范现象,在行业完善速度不及销量增长速度的当下,顾全电动车在全生命前、中、后生命周期的稳定可靠,需要国家、汽车厂商以及全行业的通力协作,这是一个更急迫的命题,远比地缘政治、保护主义、财务指标重要。

发力电动化的同时,智能化维度上同样也没闲着。前不久,奔驰与安大略汽车创新网络(OVIN)合作,设立孵化器,促进初创企业对于汽车技术创新的创建和挖掘;与滑铁卢大学合作,研究神经形态计算技术及其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

在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奔驰已经建立起德国以外覆盖领域最全面的研发创新网络,全面进入“以中国创新,领全球风潮”的阶段。过去五年,梅赛德斯-奔驰在华研发投入总计达105亿人民币,本土研发团队超2000人。

过去两三年里,传统车企在AI、大模型、智能化维度落后了,但对于一个百年企业而言,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企业整体理念的基本组成部分,也包含了更丰富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内涵。

没有盈利就没有未来

与跨国车企的“战略缓冲”相反,是部分本土企业的高歌猛进,但也与之带来相当程度盲目与短视:狭隘的视野造就了高度相似的处境与困扰。营销与品牌全靠流量;产品无脑拼凑供应链成品“活字印刷”;经营只知一味降价裁员全然不顾长远考虑,很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谋未来。

尽管国内车市仍在微增长,但盈利率却在大幅下滑。按照乘联会数据,今年1-8月,我国汽车行业利润率跌破5%,仅4.7%,低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2%的平均水平。

2014-2023年间,我国汽车行业当期利润率从8.99%一路下滑至5.0%,今年更是大概率跌破5%,和海外对比,中国汽车行业无论是净利润还是毛利率、净利率都较弱,提高利润迫在眉睫。

没有盈利就没有企业的未来,这或许就是当下热火朝天中国汽车业的阿喀琉斯之踵。

旁观者正看在眼里。日前,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德国汽车业不应该害怕(中国车企)竞争,“我们需要的不是最好的关税,而是最好的汽车和最现代化的技术。”

这句话既可以被视为德国对于加征关税的表态,也表达了德国汽车对于未来竞争的笃定。

风物长宜放眼量

对中国市场静观其变的同时,海外却正风起云涌。特别是在联合研发领域,昔日的对手们正纷纷跳进同一个战壕。

今年9月,宝马与丰田达成合作,共同研发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2028年,宝马将生产首个量产FCEV;双方计划通过研发、采购等合作创造协同效应降低成本并扩大商用车、乘用车需求。

按照预期,本月底,丰田汽车会长丰田章男将于现代汽车集团董事长郑义宣会晤,二者有意在氢燃料汽车等领域开展合作。如若成行,这不仅是FCV领域的大事件,还将成为整个行业的新能源转型带来新的灵感。

又如大众汽车,正在安徽豪掷数百亿元打造智电时代的“新狼堡”。预计到2030年,大众将在华投放22款全新新能源车型。2026年,首款中型纯电动SUV将迎来上市。

度过这段3-5年的战略缓冲期之后,很难说跨国车企是否有能力打扫战场、收割自主。但可以肯定的是,痛定思痛后倒逼迸发出的动力与创新,远比过去舒适区墨守成规来得更猛烈。风物长宜放眼量,别忘了,过去百年里,那些老字号们所擅长的之一就是:以时间换空间。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