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如何把自己玩废的(7):为让捉鬼捉妖合理化,再给道教添神仙

有二说四 2024-12-01 18:00:46

作为一种宗教,道教所信仰的根本核心就是“道”。那这个“道”是从哪儿来的呢?它指的又是什么呢?先来说说前一个问题。有些学者觉得,这个“道”是从《周易》来的,是“神道设教”里的那个“道”,也就是“神道”。但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太靠谱。

《易·观》彖辞里说:“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能看出来,“神道设教”的这个“道”上面还有个“天”,“道”或者“神道”都是从属于“天”的。但道教的“道”可是至高无上的,道教的“道”是从《老子》来的。

道教对于“道”到底是怎么看的呢?《太平经》讲:“夫道到底是什么呀?它是万物的头儿,没法给它起个名儿。在六极当中,没有道就没法变化;元气依照道运行,才能生出万物。天、地、大、小,没有不是由道产生的。”传说是葛玄写的《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说:“大道没有形状,生育了天地;大道没有感情,运行着日月;大道没有名字,养育着万物。我不知道它叫啥,勉强给它起名叫道”,还说:道“主管万物”。吴筠的《玄纲论》也把道当作“虚无的联系,造化的根本,神明的本源,天地的开端”。从上面这些引用能知道,道教觉得,“道”是宇宙的根源、宇宙的主宰,是产生和支配天地日月万物的创造者。

这哪是“天之神道”能比的呀?咱们再瞧瞧《老子》是怎么谈论“道”的:“有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之前就有了。寂静啊,空旷啊,独自存在不变,循环运行不停,可以作为天下万物的母亲。我不知道它叫啥,就把它叫做道”(二十五章);“道常常没有名字”(三十二章);“没有名字,是天地的开始;有了名字,是万物的母亲”(一章)……道教的“道”和《老子》的关系一下就能看明白。而且,道教对宇宙根源的“道”的描述也是在《老子》说的基础上发挥渲染的。比如说《老子》讲:“道这个东西,只是恍恍惚惚”(二十一章),它“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到”、“抓也抓不着”,“它上面不明亮,下面不昏暗,连绵不断没法叫出名儿”;“迎着它看不到头,跟着它看不到尾”,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东西的形象”(十四章);

《抱朴子》就说:“道啊,包含天地,它的根本没有名字。要说它没有吧,影响还是有的;要说它有吧,万物还算没有。隶首(传说中黄帝的臣子,创造了算术)没法计算它的多少,离朱(传说中眼睛特别好,能在百步之外看到秋毫的末梢)没法看清它的大概”,“要说近吧,在秋毫之间流转还有余;要说远吧,在整个天空里还不够……”(《道意》)

在道教的哲学体系里,这个“道”是随时随地都存在的。它既“在天地之外”,又“在天地之间”,而且还“在人的身体里来来往往”(《老子想尔注》);“道”同时还是高高在上、独立于任何事物的存在,它“精神凝聚真实唯一,不是借助外物才得以产生;身形在九空之中形成,不依赖有而成为实体”,它“在天地之前就独立存在,经过漫长岁月也不会模糊”,并且“神通涵盖阴阳,功绩成就造化”(以上都出自宋谢守灏《混元皇帝圣纪·序》),“上到天地,下到万物,没有不由它产生的”;“道这个东西,是用来陶冶各种流派,规范铸造天地,孕育万物种类,酝酿社会伦理的”(《抱朴子·明本》);还能够“分散身形成为气,聚合身形成为太上老君”(《老子想尔注》),还能够“一气化三清”。

《太平经》说:“道是通透的,没有上面下面,没有表面里面,守住那平和之气,就叫做神”——“道”是至高无上人格化的神。所以,虽然道教从产生一开始就尊崇老子当教主、把《道德经》当作主要的经典,其思想体系里的最高范畴“道”也是从老子的“道”演变来的,但是就像老子被道教神化了一样,《老子》书里的“道”到了道教那里,也已经被宗教化、神化了。

《老子》常常把“道”和“德”一起提到,比如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二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五十一章)等等。在这儿,“道”是“德”的本体,“德”是“道”的作用,就像韩非说的,“德者,道之功也。”(《韩非子·解老》)“道”是万物的根源,“德”是这种根源的本性,是“道”作用在万物上、通过万物所展现出来的功能。道教也照样继承了老子的这个思想。《玄纲论》解释“德”说:“德是什么呢?是天地所本真的,阴阳所依靠的,经线是五行,纬线是四季,管理靠君主,教导靠老师,刚强、光明、活动、植物,都能顺畅适宜。恩泽流淌没有尽头,众多生命不知道感谢它的功劳;恩惠施加没有极限,百姓不知道依赖它的力量。这就叫做德。”

吴筠在这里谈论的“德”正是“道”的“德”,也就是“道”的本性;这种“道”的“德”和“道”是一体的,也就是老子说的“上德”。《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也说:“德说‘得’,意思是得到道的成果。”“道”生育天地、运行日月、养育万物;万物正常生长、日月正常运行、天地四季正常变化;宇宙因为“道”而存在,万物遵循“道”而运行,这就体现了“道”的“德”,就叫做“得于道果”,也就是有“德(得)”。《老子》说的“道生之,德畜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按照道教的说法,就是“天地人物灵仙鬼神,没有道就没法立足,没有德就没法成功”(《玄纲论》);而最高最根本概念上的“道”和“德”凝聚在一起,就变成了至尊的神,这就是《老子想尔注》说的“聚形为太上老君”。

在道教的典籍里面,“道”、“德”等等这些概念的意思是丰富的,而且有好多层次,在不同的情况里它们的意义常常可能不一样,这方面跟《老子》是差不多的。比如唐玄宗的《道德真经疏》说:“道在我这里”就是“德”。“道在我这里”就是“我”得到了道的成果,所以“我”有“德”,这是“人的德”;要是“道在物那里”,那就说“物”得到了道的成果(“物”体现出它应该有的特性),所以“物”有“德”,这是“物的德”;这两个“德”字的意思都不能跟“道之德”的“德”相比!

0 阅读:151
评论列表
  • 2024-12-16 00:24

    承认作者没少看书,可你词不达意啊。。。神仙呢。。

  • 2024-12-03 07:12

    还有神仙这种东西?没见过。

  • 2025-01-16 16:22

    徳是何?所畜为徳

  • 2025-01-16 16:26

    前所畜,男盗女娼,杀人放火,今道生,还前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