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正在灯下苦读,忽听见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循声望去,只见一只老鼠正要拖走

麻麻赖赖 2025-04-07 15:12:38

范仲淹正在灯下苦读,忽听见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循声望去,只见一只老鼠正要拖走他的大饼。他急忙追赶,老鼠一溜烟钻进殿前那株老荊树东边的洞穴里去了。他不甘心饼子就这样被偷走,所以找来铁锹使劲刨土,挖着挖着,只见下面出现了一个地窖,而里面亮瞎人眼睛的是一整窖黄灿灿的金子。 范仲淹的先祖曾经做过宰相,其后范家人保持了这一传统,虽然位置不高,但一直在做官。 直到他的父亲范墉在武宁军节度掌书记任上去世,当时范仲淹才刚刚2岁,根本不记事。 孤儿寡母无以维生,母亲谢氏只得改嫁长山朱家,于是范仲淹被改名为朱说,但是生活依然十分清苦。 7岁时范仲淹才开始学习,当时只不过是母亲来教导他,因为家贫买不起笔墨纸砚,他就拿一根树枝,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 后来他长大一些,就来到群山环绕的邹平醴泉寺中读书,当时寺庙主持慧通大师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 他看到范仲淹如此用功,对他十分欣赏,经常指点他书中的奥义。 寺里一些小和尚特别顽皮,看到范仲淹学习时就总是戏弄他,于是范仲淹就在醴泉寺外找了一处干爽的山洞,避开众僧人,自己在里面认真的学习。 虽然慧通大师对他多加关照,然而范仲淹生活依然十分清苦。 每天的饮食就是用小米煮上一锅粥,等到凉下来并且凝固后,用刀分成四块,每顿两块,这就是一天的饭食。 配菜则是在山里寻找到的野菜,洗净后撒一点盐,后来人用“划粥断齑”来形容这时范仲淹的清苦,这种生活范仲淹坚持了长达三年之久。 有一次范仲淹早晨起来,按照习惯先是煮上一锅粥,然后将慧通大师派人送来的大饼放在锅旁热着,他自己就在洞中开始读书。 忽然他听到有老鼠吱吱的叫声,抬头一看,见是一白一黄两只老鼠正在用力地将那块饼往洞外拖。 范仲淹急忙站起身来,去驱赶老鼠抢夺大饼,这可是慧通大师特意留给他的,也是他好不容易改善伙食的机会,不容有失。 两只小老鼠见到范仲淹赶来,急忙拖着饼向洞外跑去,一溜儿烟钻到了洞外那株荆树底下,不见了踪影。 范仲淹赶到近前察看,原来在荆树底下,一左一右有两个老鼠洞。 范仲淹不甘心美食这样被老鼠“侵吞”,就奋力地挖掘鼠洞,结果没几下,就看到一缕金光射出来,范仲淹极为好奇,更加卖力地挖掘。 当洞口扩大后,范仲淹发现这居然是一个地窖,里面堆着满满一窖的黄金,愣了片刻,范仲淹随手用泥石将洞掩盖起来。 沉思了一下,他又挖开了另一个老鼠洞,结果在里面又发现了一堆白银,不知道是什么人在此地埋下的财宝。 虽然已经穷得只能吃粥,然而范仲淹却根本没有将这些金银据为己有的想法,他将老鼠洞仔细地掩埋好,继续回到洞里温习功课,没有生起一丝杂念。 后来范仲淹辞别慧通大师,出外游学,并在26岁那年考中进士,进入官途。 在此期间,范仲淹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在母亲逝后,他将名字从朱说改回了范仲淹。 对于那段求学时的经历,范仲淹始终记忆犹新,对于慧通大师的帮助相当感恩。后来他从知县一直做到参知政事,但是无论到哪里,都会与慧通大师保持着联系。 1040年,范仲淹远赴延州做知州,同时兼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直接挺在了对阵西夏的最前线。 忽然慧通大师派弟子来寻找范仲淹,原来醴泉寺遭受火灾,慧通大师希望范仲淹能够施以援手,以期将寺庙修建如新。 范仲淹热情地接待了慧通大师派来的僧人,临别时将一封书信和两包上好的茶叶打成一包,让来人带给慧通大师。 慧通大师虽然看到来人只带回了两包茶叶有些失望,但是当他展开书信时,却十分兴奋。 原来范仲淹在信里写道:“荆东一池金,荆西一池银,一半修寺院,一半济僧人。” 当他派僧人来到范仲淹当年读书的山洞前面,在那株老荆树下挖出了两窖金银时,全寺僧人都喜极而泣,他们终于不用流离失所,有钱重修醴泉寺了。 那位前去面见范仲淹的僧人向慧通大师忏悔:“我不该将范仲淹大人当作忘恩负义之人。” 慧通大师拈须微笑:“不贪财、不密取、不忘恩,正是希文先生的本性,一直未变。”      

0 阅读:74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