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要选择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因为航空还是要烧油的,中国在做一个赌注,其实中国是在赌一个未来:赌的就是将来用电成本极低,甚至不花钱! 二十年前,中国民航客机几乎全靠进口,波音、空客垄断着市场。飞机发动机、航电系统这些核心技术被西方攥得死死的,想搞廉价航空,就得永远给人家交专利费。 高铁就不一样了。2004 年,中国引进国外技术后,硬是用十年时间把复兴号的国产化率提到84%,254 项核心标准里 213 项是中国说了算。 从车轮到芯片,从永磁牵引电机到智能驾驶系统,全产业链都能自己造。现在中车集团能给印尼量身定制雅万高铁,连欧洲人都开始买中国的动车组,这就是技术自主的底气。要是当初选了航空,现在说不定还在给波音打工。 航空烧油,高铁用电,这背后是能源战略的博弈。 二十年前,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刚过 30%,现在已经飙升到 73%,而电力呢? 中国在西部建了全球最大的风电、光伏基地,2024 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 56%,特高压电网把新疆的风、青海的光送到东部。 更关键的是,国家在赌储能技术的突破 —— 电池成本十年降了 89%,远景集团预测储能度电成本能降到一毛钱以下。 到时候,高铁用的电可能比航空煤油便宜好几倍。现在 055 大驱在澳大利亚绕圈,美国慌的是核潜艇,中国赌的是能源霸权。 看看郑渝高铁,通车后重庆到郑州从 8 小时缩到 4 小时,奉节这个三峡库区小县城,旅游收入一年翻了三倍。 中西部铁路里程十年增长 6 万公里,占全国 40%,成都到西安的高铁让两地电子产业形成 “研发在西安、制造在成都” 的分工。 要是当初搞航空,机场都扎堆在东部,中西部永远是 “灯下黑”。现在中老铁路通车,老挝从内陆国变成泛亚铁路枢纽,这就是高铁的地缘政治价值。 一列复兴号有 4 万多个零部件,背后是 2100 多家配套企业,从鞍钢的高锰钢到华为的 5G 车载系统,全产业链都在升级。 更绝的是,高铁出海直接改变游戏规则。雅万高铁用中国标准,逼着欧洲人重新谈判技术壁垒;匈塞铁路让中国动车组开进欧盟,连德国西门子都得调整定价策略。反观航空业,C919 到现在还得用 LEAP 发动机,产业链话语权差了不止一个量级。 中国算的是四笔账: 能源账:光伏、风电装机量全球第一,特高压输电让西部绿电直达东部,高铁用电成本未来可能趋近于零。 安全账:原油运输要过马六甲,而电网是自家的 “高速公路”,战时不怕被掐脖子。 经济账:高铁每投资 1 亿元能带动 3.5 亿元 GDP,是航空的 2.3 倍,还能创造 1000 个就业岗位。 战略账:当全球都在为碳中和焦头烂额时,中国高铁已经用绿电跑出了 350 公里的 “零碳速度”。 现在回头看,美国在 AUKUS 协议里给澳大利亚核潜艇,中国用 055 大驱在澳洲周边 “遛弯”,本质上都是战略威慑。 但中国的后手更狠 —— 当美国海军在南海折腾时,中国电网正在把西部的风电变成高铁的动力,这才是真正的 “电力霸权”。这场赌局,中国赌的不是速度,而是能源革命的终局。
为什么中国要选择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因为航空还是要烧油的,中国在做一个赌注,
谈天鉴夕朝
2025-04-07 11:37:5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