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周总理病重,需要吃鸽子蛋增加营养,却到处都买不到。赵炜就对邓颖超说“宋

凌统看趣 2025-04-07 11:22:27

1975年周总理病重,需要吃鸽子蛋增加营养,却到处都买不到。赵炜就对邓颖超说“宋庆龄家里养了200多只鸽子……” 信源:《宋庆龄:20世纪的伟大女性》 宋庆龄虽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革命元勋之一,但因为她与蒋介石、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人的亲属关系,处境一度变得微妙。 在某些激进人士眼中,她的“资本家家庭背景”成了他们攻击的靶子。特别是在思想改造和阶级斗争日益激烈的氛围下,宋庆龄也未能完全幸免于难。 当时,有人向她发出严厉警告,甚至她一直心爱并寄托情感的鸽子,也被视为“奢侈风气”的象征,被强行没收。 心力交瘁的她终于鼓起勇气,写信向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求助。 她在信中表达了自己的委屈与不解,坦言这些做法已严重影响到她的正常生活与精神状态。 周恩来接信后高度重视,立即指示有关部门纠正过激行为,并亲自安抚宋庆龄,称她是“国家的珍贵财富”,不容任何人轻视。 1975年初,北京的寒冬依然萧瑟,但中南海的空气却比往年更凝重几分。此时的周恩来总理,身患重病,已多次进出医院治疗。 医生为了延缓病情、增强体质,建议在饮食上加强营养,尤其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而鸽子蛋因其富含营养、易于吸收,被列入食疗方案之中。 可鸽子蛋在当时的北京极为稀缺。市面上不仅供应紧张,普通百姓家中也极少有人养鸽子。更何况,总理的饮食要求极为严格,一切必须新鲜、卫生,来源可查。 在中南海工作人员一筹莫展之际,一次偶然的闲谈中,赵炜向邓颖超透露了一个消息:“宋庆龄副主席家里院子里,养了200多只鸽子…… 如果她那边愿意帮忙,说不定能凑出些鸽子蛋来。” 邓颖超听罢,迟疑了一下。宋庆龄是国家副主席,地位崇高,且一向严于律己,不愿动用私人之物为个人服务。 邓颖超心中思量再三,最终还是写了一封短信,既不直说“要鸽子蛋”,也不提周恩来的病情,只是含蓄地提到:“听说你家养鸽甚多,不知最近是否常有蛋下?” 这封信很快送到了宋庆龄府上。 那天正是初雪之后,天气异常寒冷。宋庆龄身着一身厚棉袍,坐在书房中读报。 秘书将信递上后,她戴上老花镜细细读完,脸上神色一凛,没有再多问一句,只淡淡说了句:“快,去鸽舍看看,今天有没有蛋。” 那一晚,宋庆龄几乎没有睡好。她翻来覆去地想着周总理。 多年来,两人虽无太多私交,但在无数重大国家事务上并肩战斗,彼此尊重、信任。 她深知,周恩来是以身许国之人,即便病重,仍日夜操劳国事。想到这里,她的心被一种肃然的情感紧紧攫住。 第二天一早,秘书一进门,她便开口问道:“有蛋了吗?” 秘书摇头:“昨晚太冷,鸽子窝里都冻得结了霜,一只也没下。” 宋庆龄脸色不改,只道:“没关系,继续盯着。只要有,就记下来,攒够五个,就立刻送去中南海。” 就这样,接下来的日子里,宋庆龄几乎天天催问鸽子蛋的情况。她还亲自去院子里走动,给鸽子加了保温的草窝,又命人每天喂以最好的粮料,只希望这些小生命能快些下蛋。 终于,大约一周后,凑足了五个洁白温润的鸽子蛋。宋庆龄亲自交给秘书,郑重地说:“马上送到中南海,不必多言,只说是副主席的一点心意。” 那天,邓颖超收到鸽子蛋时,眼眶微微湿润。她知道这五枚蛋有多难得,也知道宋庆龄送的不仅是营养,更是一片深情厚谊。 之后的几个月,宋庆龄每隔几日便让秘书送去一小包鸽子蛋。她从未向任何人提起此事,也未接受任何感谢。她说:“总理是国家的宝,能为他做一点事,是我的荣幸。” 而周恩来知道鸽子蛋的来处后,沉默许久,只轻声对邓颖超说:“她,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 病榻之上,他吃下每一个鸽子蛋,都是带着对同志的敬重,对友人的感念。哪怕病情日渐沉重,那一颗颗小小的鸽子蛋,也仿佛在为他撑起一份温暖和坚持。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中南海里,有一份静默的温情,悄然流转。 宋庆龄一直坚持送蛋到1976年初,直到听闻周总理病情恶化,已无法进食。她默默停下了送蛋的安排,却在日记中写下寥寥一行字: “但愿他不再受苦,愿天堂有鸽子。”

0 阅读:0
凌统看趣

凌统看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