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青年毛泽东跑去当了一段时间的乞丐,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一个自称会看相的老板娘,老板娘开玩笑的表达了自己结果,毛先生以后一定会不可限量,并要给毛先生当参谋。
1916年,毛泽东和萧瑜决定利用暑假时间,装扮成乞丐游历湖南,从长沙出发,他们携带最简陋的行装,步行上路。
第一个难题就是过湘江的船钱,两人暗暗较量了一番,最终决定先乘船后说理,船夫见状当然振振有词地要索取过路费,得知他们是游学之人后才作罢,于是两个乞丐翩翩登上了小舟,开启了自己的救世之旅。
路上所见所闻无不令人触目惊心,一路走来,他们遇到的大多是贫苦的农家,哪里来的盘钱款待两个穷游子?没了钱途的他们只能乞讨充饥,走投无路时,他们找到一位老绅士,以一首诗换来了美味的食物,这份知识上的馈赠让毛泽东深受触动,认识到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的重要性。
沿途,他们也遇到了一些危险,差点被野兽袭击,那片刻生死存亡的惊险让两人止住了在野外露宿的念头。
在安化,他们登上一座小山,山顶有一座小庙,极目远眺,毛泽东脑海里浮现起恩师的教诲:"人格修养的第一要素是'远大',"于是他在庙墙上写下了"远大"二字,期望自己将来能如此谦逊出尘。
到了益阳,毛泽东遭遇了前任化学老师张康峰的门房赶斥,那位门房口口声声,恶言恶语,却只是在执行上级的命令,毛泽东了解到,这是当时官场的常态,贪渎昏庸、骄奢淫逸,作为新兴知识分子,他对腐朽的统治阶级有了更多了解和认知。
毛泽东和萧瑜路步行前行,一路上不时就会停下来讨论所见所闻,贫瘠干涸的乡村景象让他们触目惊心,对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走啊走,转眼天色已暗,他们来到一家客栈歇脚,客栈里除了老板娘,再无其他客人,可见附近村落的贫困程度。
老板娘见两人衣衫破烂,自然以为是流浪乞儿,主动同他们攀谈起来,毛泽东直言不讳,说他们就是乞丐,从长沙一路走过来,已走了上千里地,老板娘大吃一惊,上下打量着两人,半晌自语道她曾学过相术,一眼就看出两人并非寻常乞丐,定是要出人头地的了不起人物,三人听后相视大笑,气氛登时活跃了许多。
第二天一早,老板娘主动报上自己的名字胡茹英,还留下了地址,开玩笑说日后毛先生发达了,可要记得给她当参谋。
告别胡茹英后,两人又行走了数小时,终于来到沅江县城,谁知由于近期冰雪消融,长江泛滥成灾,沅江县城与外界全然隔绝,两人只能作罢返回。
回程的船上,毛泽东还遇见了一件有趣的事,原来船上有两个打扮体面的人,自称一个是捕快,一个是文书,他们竟然为了小事大打出手,口出狂言,简直一点不够修养,看着这一幕,毛泽东深有感触:原来光凭金钱地位是无法提高人的道德水准的,唯有知识才是关键所在,这次乞游让他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
途中,他们还遇到了其他一些有趣的景象,比如在村民家中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像,那雕琢精美的面容给毛泽东以很大的启发,让他重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的来说,这次游历之旅让毛泽东领略到了旧中国的黑暗和苦难,农民生活艰辛,却无力改变自身的命运,统治阶级贪婪腐化,已然与民脱节,作为一个开始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毛泽东在这次经历中下定了决心,要通过革命彻底改造中国的旧制度,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这场乞游尽管只有短短几十天,却如一把火把,照亮了毛泽东前行的道路,几年之后的南昌起义,就是执行理想的第一步,从此,新中国的钟声便响彻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