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杜月笙在香港吃饭,3个地痞流氓挑衅闹事。眼瞅打不过,流氓们立马翻窗逃走,而保镖从地上捡起杜月笙的皮包,冷不防一声惊叫:“不对头!”
杜月笙这人,1888年出生在上海浦东,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早亡,小时候靠跑腿、卖水果混日子,日子苦得没法说。十几岁跑进法租界,混进青帮,从此走上江湖路。那时候上海滩乱得像锅粥,租界里外势力掺和,黑帮、洋人、军阀都想分杯羹。杜月笙脑子活,眼尖嘴快,从青帮底层干起,收账、看场子,一步步爬上来。后来拜了黄金荣当师父,正式入帮,20多岁就在黑道混出名堂。
他崛起可不是顺风顺水。有次帮派火拼,对手拿刀砍他,差点没命,他硬是躲过去,反手抄家伙把人干趴下。这仗打完,他在青帮里名声大了。之后接手黄金荣的生意,搞烟土、开赌场,手狠心黑,但也懂得拉拢人。到1930年代,他跟黄金荣、张啸林并称“上海三大亨”,在上海滩横着走,没人敢惹。
从黑道到商界的转型
杜月笙不光混黑道,还会赚钱。他瞅准上海经济热,开了中汇银行,又搞航运、码头生意,雇人搬货,钱赚得哗哗响。住进法租界洋房,生活豪得不行。他还跟军阀、政客搭上线,饭局上聊几句,就能搞定大事。抗战爆发后,1937年他跑去香港,带着钱和手下继续干,在当地租楼开店,生意照做。杜月笙这人,眼光毒,能抓住机会,黑道商界两手抓,混得风生水起。
1939年1月8日,杜月笙在香港一家小饭庄吃饭,带着俩保镖,点了鱼和蟹,正吃着呢,麻烦来了。先是个乞丐凑过来讨钱,手脏得不行,拽着他袖子不放。保镖推开乞丐,皮包掉地上,乞丐捡起来还回去,杜月笙没多想,扔了点钱打发走。饭没吃几口,旁边三个穿花衬衫的地痞开始找茬,喊着“你瞪啥瞪”,上来就动手。保镖也不是吃素的,三两下把人揍趴下,地痞爬起来翻窗跑了,动作快得像兔子。
保镖捡起皮包递给杜月笙,手一沉,喊了声“不对头”。杜月笙一看,脸都变了——皮包空了。里面本来有2万港币、玉佩、支票还有个小包,全没了。这可不是小数目,丢了东西事小,里面有啥秘密才真要命。他当场派人查,怀疑是地痞干的还是乞丐捣鬼,这事得赶紧弄清楚。
手下先追那三个地痞,在巷子里堵住人,揍得鼻青脸肿,可搜遍身上就几块钱和小刀,值钱的东西没影。杜月笙眯着眼盯着这仨,觉得不对,又怀疑乞丐有问题。手下跑去附近破棚子找乞丐,翻了个底朝天,就几块馒头,啥也没查到。杜月笙不死心,找了香港本地帮派帮忙,对方建议找警署私了。他带了礼品去警长那,几箱东西送过去,警长点了头,派人查。
几天后,警员在地下市场找到玉佩和支票,又抓了几个瘦子,从他们那搜出小包。小包里有收据,杜月笙拿到手检查完,松了口气。这收据估计关系到啥大事,不然他不会这么上心。东西找回来,他没声张,在香港待了半年,租了个小楼,盯着街面,像在盘算啥。
1941年,太平洋战争打起来,香港乱了,杜月笙回上海接着做生意。那时候他把收据烧了,估计是不想留啥把柄。他生意做得大,手底下人多,可身体不行了。1951年在香港病逝,葬礼上人挤人,场面挺大。他走了,带走了一个时代的江湖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