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张学良秘密来到上海戒毒,杜月笙下令:“将少帅绑在椅子上,谁也不准给他

玲珑说历史 2025-04-02 12:22:42

1933年,张学良秘密来到上海戒毒,杜月笙下令:“将少帅绑在椅子上,谁也不准给他松绑”。这事被东北军将领得知后,竟派代表来上海除掉杜月笙!

1933年3月12日,张学良刚经历热河战役失利,丢了职务,心灰意冷,带着老婆于凤至和秘书赵一荻,低调来到上海。他此行不是来玩的,而是要戒毒。这毒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早在1925年郭松龄兵变时,他就染上了鸦片。那时候压力太大,他靠这个撑着,慢慢就上瘾了。到1933年,情况已经很严重,隔15到20分钟就得打一针吗啡,手臂上全是针眼,身体垮得不行。

他选上海戒毒有讲究。一来,上海医疗条件好,找个靠谱医生不难;二来,北方那摊子政治烂事儿他不想沾,上海能让他喘口气。到了上海,他没找别人,直接投奔了杜月笙。杜月笙是上海青帮老大,手眼通天,张学良看中的就是他的资源和人脉。

杜月笙在上海滩是响当当的人物,靠着青帮势力和精明的头脑,混得风生水起。他跟张学良没啥深交,但这次主动帮忙,把自己福煦路181号的房子腾出来给张学良住,还请了个美国医生米勒来主持戒毒。表面看,他是大手笔仗义,可背后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张学良毕竟是军界大佬,搭上这条线,对杜月笙在乱世混饭吃绝对有好处。

杜月笙不是光出钱出地方就算了,他还亲自盯着戒毒。张学良毒瘾太深,戒的时候痛苦得不行,医生用了灌肠、麻醉各种法子都不顶用。后来杜月笙看不下去了,下了狠命令:把张学良绑在椅子上,麻醉药停掉,让他硬扛。这招听着挺狠,但戒毒这事儿有时候就得这么干,不然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张学良被绑着戒毒的模样,传到了他随从耳朵里,再一五一十捅到东北军将领那儿。这些将领本来就对张学良失势憋着一肚子火,现在听说他被杜月笙“虐待”,还以为杜月笙趁机下黑手,谋财害命都有可能。他们坐不住了,派了个代表直奔上海,扬言要干掉杜月笙。

杜月笙听到风声,吓得不轻。他在上海滩再牛,面对东北军的枪杆子也得掂量掂量。没办法,他赶紧把那代表请来,掏心掏肺地解释:绑张学良是为了救他,不是害他,还拉上米勒医生作证。折腾一番后,代表总算信了,没动手,悻悻走了。这场误会解开,杜月笙算是捡回一条命。

在杜月笙和米勒的努力下,张学良熬过了最艰难的阶段。1933年4月,他终于把毒瘾戒掉,身体慢慢好转。那一刻,他站在杜月笙家院子里,阳光照着,整个人像是卸下千斤重担。这事儿还被拍了照片,成了他人生少有的轻松瞬间。戒毒成功,张学良没多留,带着家人上了去欧洲的船,打算看看外面的世界,顺便给自己充充电。

这次欧洲行对他影响不小。他跑了几个国家,瞧了人家的军事和工业,心里有了些新想法。这些见识,后来在1936年西安事变时多少起了点作用。不过那都是后话了。

戒毒成功没让张学良的人生从此顺风顺水。1936年,他跟杨虎城搞了西安事变,想逼蒋介石抗日,结果事变后他被软禁,几十年没了自由。直到晚年,他才重获自由,定居海外。回想当年在上海戒毒,他对杜月笙的果断和坚持挺感激。那段经历虽然短暂,但对他来说意义不小。

杜月笙呢?帮张学良戒毒让他在上海滩名声更响,还跟东北军搭上了点关系,在乱世里多了些底牌。可好景不长,抗战爆发后,上海乱成一团,他的势力被冲得七零八落。1949年,他跑去香港,1951年在那儿病逝,63岁结束了一生。

0 阅读:156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