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一铁匠上工时看到每家每户都挂毛主席像,回家对妻子说:毛主席是我的兄弟!说完后却被妻子痛骂,此人是何身份?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爱戴,国内民众家家户户都会挂上毛主席的彩色肖像画。1950年的春天,湖北省大冶县铜山口岩山附近的烟铺朱村,有一天该村的铁匠朱其升到下庄屋的铁匠铺上工。
就在路上,他看到一处茅棚里,正中贴着一幅毛主席的彩色肖像画。朱其升见状走上前观看,望着上面的画像,他感到十分熟悉。尤其是看到画上,毛主席下巴方向的那颗痣,朱其升立即认出了眼前的此人的身份。
回到家之后,朱其升将自己今天的见闻告诉了妻子,还悄悄对妻子说:“你说神奇不?这个人是自己结拜兄弟润之弟。”听到丈夫的话后,妻子却十分生气,她觉得丈夫是胡思乱想,还对丈夫说:“这么大的官,你敢跟他称兄道弟?”
听了妻子的话,朱其升觉得也很有道理,他就暂时搁浅了此事。没想到他的这件事,还是被同村的其他人听到了,大家很快就开始了议论——有的人就劝说朱其升,还是应该写封信给毛主席问问。
在众人的怂恿下,朱其升索性就写了几封信寄出去,可惜都没有收到回复。朱其升没有灰心,他来到汉口,一边工作一边打听毛主席的事。
就在他工作期间,身边有人知道此事,一个叫孟淑纯的女老师来到他这,询问他与毛主席过去的事情,朱其升将事情原委说出来。孟淑纯听后,觉得事情可能是真,她就要来朱其升的书信与照片,托自己的同学李先念,将这些东西交了上去。
做完这件事后,朱其升回到家,他也觉得可能没有后文了。1952年9月,朱其升竟然真的收到了中央办公厅送来的毛主席的亲笔信。在信上,毛主席亲切称其为其升兄,还给朱其升送来了一些钱。
后来朱其升靠着这笔钱,坐车来到北京,很快他就通过毛主席的亲笔信,见到了毛主席本人。毛主席看到朱其升后非常高兴,拉着他谈了许久,并邀请朱其升在北京多待一阵,好好在这里玩玩。
在毛主席的热情招待下,朱其升的北京之行过得十分愉快,临别之际,毛主席还特意从自己的稿费里拿出很多钱送给他。直到此时,人们才相信朱其升与毛主席的关系,很多人非常好奇,毛主席为何会与这样一位铁匠有如此亲密的关系呢?
朱其升出生在一个贫苦人家,早年四处做工谋生,可自己的日子一直都很苦。后来,为了混口饭吃,他选择参加军队,由于他的身体壮实,很快就被选入长沙的新军中。武昌起义后,新军攻占了长沙,许多爱国青年纷纷选择参加新军。
有天,朱其升发现军营外一个学生跟士兵发生争执,原来他想要参加新军,但没人给他担保,两边就发生争执。朱其升上前,见到此人谈吐不凡,就询问他的情况,那个学生表示自己叫毛润之。
简单了解他情况后,朱其升觉得这个年轻人很不错,在他的协助下,这个名叫毛润之的青年才顺利加入部队。在部队里面,朱其升十分照顾毛泽东,还将自己新发下来的衣被让给毛泽东。
他们两人以及副班长彭友胜很快就成为好友,后来在朱其升的提议下,三人还结拜为兄弟。平日里,朱其升经常教不会使用枪械的毛泽东怎么操作,后来他们外出作战,毛泽东几次遇险,幸好有朱其升的掩护,这才侥幸活了下来。
毛泽东经常给身边的战友讲述社会主义等先进的理念,还教身边的人怎么读书写字,受到毛泽东的影响,朱其升等人对革命有了一定的理解。可惜这样的日子没能持续太久,南北议和之后,他们所在的新军部队被解散,毛泽东也与朱其升、彭友胜告别,三人各奔东西。
朱其升没有想到,当初受到他们照顾的小青年,真在未来实现了他的愿望,帮助穷苦人翻身,建立了一个全新国家。毛主席也从未忘记当年两个重要的伙伴,后来他外出考察的时候,还特意去见了朱其升。
毛主席通过朱其升,了解到他们当地的实际情况,朱其升对毛主席十分感激,他不愿意过多麻烦毛主席,哪怕有着这样的关系,他也一直留在乡下。1956年,朱其升因病去世,毛主席得知了此事十分难过。
而他们的这段故事,也成为了当地的一段佳话。其实一直以来,作为农民的儿子,毛主席总是会站在基层老百姓的方面来考虑问题,他完全把自己与底层人民当成同等地位看待,一生都致力于为人民奉献。
所以即便是双方之前没有丝毫关系,毛主席对他也不会不理。尤记得在1957年底,曾有人汇报农村一些地区出现贫富差距加大现象。每次听到汇报后,毛主席都会经常陷入深思,他对这种情况很心痛。
而且只要一听到哪里有百姓疾苦,他就会极为自责。有一次,警卫中队卫士向毛主席递交过一份对他家乡的调查报告,还表示老家人都在吃掺和着粗糙糠皮的黑硬窝头时,他的手微微发抖,眼圈都红了。
当天晚上他没有吃饭,甚至晚上还失眠了。可以说,毛主席一生中经历过无数挫折苦难,自己面对任何低谷、打击,他都能很乐观的对待。但唯独当老百姓遇到问题时,特别是吃不饱饭,主席总是会无法原谅自己,觉得自己做的还是太少,愧对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