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许世友要求163师师长边贵祥放了越南俘虏,谁知边贵祥直接拒绝:“罢官

史说畅谈呀 2025-03-29 10:35:18

1979年,许世友要求163师师长边贵祥放了越南俘虏,谁知边贵祥直接拒绝:“罢官也好坐牢也罢,反正这1000越南俘虏绝不放。”

边贵祥治军之道,犹如一块坚不可摧的铁板,严谨而又刚正不阿。他对待下属军官,态度严厉,甚至有些刻薄;但对于普通战士,却总是和善可亲,犹如慈父般关怀备至。

即使在那个国家陷入混乱、秩序崩坏的不正常时代,边贵祥也从未忘记一个军人应尽的本分。他始终以最高标准要求部队,严格训练,锤炼战斗作风。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这支部队在1979年对越作战中,表现出色,成为了我军中最强悍的步兵师之一。

边贵祥一生戎马,但他从不争功诿过,也从不追求任何立功奖励。在他看来,打仗才是军人的天职,而不是去追逐那些虚名浮誉。他唯一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带兵人,时刻准备着为国出征,为民而战。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这是边贵祥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的写照。在他的心中,军人的使命就是要冲锋在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捍卫国 家和人民的利益。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他都无所畏惧,因为他深知,自己肩负着神圣的职责。

边贵祥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气概,什么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刻印在了每一个军人的心中,成为了他们前进道路上的一座灯塔。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边贵祥就以其英勇顽强的作战表现而闻名。

在一次战斗中,日寇投来的手榴弹在他身边爆炸,导致他不幸失去了右眼。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战斗意志,他继续勇猛地战斗,战友们亲切地送给他"边瞎子""边疯子"的绰号。

时光荏苒,岁月更迭。当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时,被誉为"军中猛张飞"的东线总指挥许世友,将主攻任务交给了边贵祥指挥的163师。显然,许总指挥对这位虎将十分欣赏,他们都是敢打敢拼的勇士。

边贵祥没有辜负众望。在他的指挥下,163师势如破竹,一路攻向谅山。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意外发生了。由于攻势过猛,163师竟然不小心触及了指挥部设定的攻击底线——穷奇河。

原来,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我军有一条明确的底线:攻占谅山后,不得越过穷奇河。谅山市被穷奇河一分为二,我军计划攻占河北部地区后,就停止攻击,以示这是一场惩戒性战争,而不是要继续向南打到河内去。

163师在完成预定任务后,有一个连不知是战斗中兴奋过头,还是余勇尤盛,竟然在攻克穷奇河大桥后越过了河,继续狠狠地追杀越军。

消息传到许世友那里,他立即打电话大骂边贵祥"打太猛,犯错了"。但熟悉许世友的人都知道,他并不是真的在骂。163师不仅攻占了谅山, 而且还过了奇穷河,大有直逼河内之势,这让越南上上下下都乱成了一团。许世友听到这个消息后,哈哈大笑,用河南糙话讥讽道:"吓劈了不是!"

在那场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边贵祥将军还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上级下达了"释放越军俘虏,归还缴获物资"的命令,但边贵祥却无法接受。

释放俘虏,这在我军的革命战争年代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当时,国内有相当多的平民百姓被国民党强行"抓"来,扩充军队人数。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这些人志愿加入我军,就会给他们每人发一套军装;如果不愿意加入,不仅能重获自由,还会给他们发放回家的路费。

但在这场对越作战中,情况显然大不相同。眼前的这些被俘者,都是越南方面的精锐力量。战争尚未结束,如果将这些人放走,说不定他们又会很快重新加入战斗。这无疑是放虎归山,给我军带来更大的威胁。

边贵祥深知,这样的政策安排,是因为当时特殊年代刚刚结束,上级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而且,当时越南的敌对情绪十分严重。他们在正面战场上得不到胜利,便派女特工化装成村妇,混入我军行伍,窃取情报,暗杀士兵,甚至还在水里投毒。更令人发指的是,越方在俘获

我军士兵后,罔顾国际公约的规定,对士兵们进行残酷的虐待。

想到这些俘虏都是战友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边贵祥那燕赵男儿的血性一下子涌上了头。他咬紧牙关,暗下决心:说什么也不能遵从上级的安排。即使上级要取消他的一切荣誉,他也绝不会动摇分毫。

罢官、坐牢、取消荣誉,这些他都无所谓。他关心和在意的,只有手下兄弟的安全。如果以此换取荣誉,他恕难从命。

于是,边贵祥将军勇敢地顶住了压力。他没有立即释放俘虏,而是一直等到战争结束后才这样做。这个决定,充分展示了他对战士们的关爱,以及他作为一名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0 阅读:170
史说畅谈呀

史说畅谈呀

雾里看花,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