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饮性咳喘需用“姜细味”。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中药的配伍组合,凡属寒饮性咳喘需用。清代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咳嗽》中云:“姜细味,一齐烹,长沙法,细而精。”他将经方中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组合,称之为“姜细味”配伍。
“姜细味”配伍,在《伤寒论》中仅见于小青龙汤;而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与“妇人杂病篇”中亦有小青龙汤。由此可见,小青龙汤不仅用于“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的外寒内饮证,亦可用于内伤杂病之寒饮诸疾。其余七方所治总以咳、痰、喘为主症,可见“姜细味”配伍,是经方中治疗肺系疾患(肺痿、肺痈、咳嗽、痰饮、喘息等)最常用的配伍之一。
经考,经方中应用“姜细味”配伍的有八方,分别为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射干麻黄汤(易干姜为生姜)、厚朴麻黄汤、苓甘五味姜辛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等。(《伤寒论》316条真武汤方后加减亦有“姜细味”配伍)今就其配伍规律及其应用叙述于后,供同仁参考。
性味分析
“姜细味”三味均见于《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
《本经》云:“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本经》云:“细辛,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本经》云:“五味子,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从《本经》所述可知,“姜细味”三味均为温性药物,均主治“咳逆(上气)”;唯干姜、细辛辛温,辛者散也;五味子酸温,酸者收也。辛之散与酸之收组合,正与肺之宣发和肃降相吻合,故可止咳平喘;而性温之药可祛寒散饮,与热性咳喘有悖,这是应用“姜细味”的前提。正如刘渡舟所云:“因为干姜、细辛之辛可温散肺胃水寒之邪,而五味子入肺,又可收敛上逆之肺气,一收一散,则正邪兼顾,故治寒饮内伏之证,十分得利。”
凡属寒饮性咳喘必用“姜细味”。所谓寒饮性咳喘,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与过敏性哮喘,其痰液多为稀薄样或夹有水泡样,这种痰液咯之不利,且痰量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