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5月,国军上将庞炳勋、少将邵恩三被日军包围。日军喊话投降,邵恩三表示绝无可能,举枪自杀,庞炳勋犹豫再三后,放下了武器。 在众多被俘将领中,庞炳勋的投敌事件是最让人震惊和痛心的,他在抗战初期因临沂保卫战而声名鹊起,被誉为抗日名将。 不仅如此,他还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可谓功勋卓著,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却在晚年做出了让人扼腕的选择。 面对绝境,这位曾经的抗日英雄最终没能坚守住气节,选择了投降,庞炳勋的投降,对当时的抗战局势和军民士气,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毕竟他是一位资历深厚、声望极高的上将,他的倒戈,会被日军大肆利用,进行瓦解中国军民抗战意志的宣传。 关于庞炳勋投敌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为了保全部下,有人说他是被日军威逼利诱所致。 甚至还有传言称,他是奉了蒋介石的秘密指示,曲线救国,无论真相如何,庞炳勋的投敌行为,都已成为历史事实。 投降后庞炳勋在汪伪政权中获得了显赫的地位,担任了伪军要职,风光一时。 而和他一起被围的邵恩三,在日军喊话时断然拒绝,高呼“绝无可能!” 随即拔枪自尽,以死明志,用生命捍卫了中国军人的气节。 邵恩三的刚烈,和之后庞炳勋的犹豫和投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可就是这么一个投降的将领,抗战胜利后,却奇迹般地没有受到审判,而是选择了隐退,最终在台湾安度晚年。 而和投降主义,委身敌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和邵恩三一样在被俘后,宁死不屈坚守民族气节的将领们。 1944年4月河南许昌,日军发动一号作战,新编第29师副师长黄永淮在突围战斗中负伤被俘,面对凶残的日军,黄永淮没有丝毫畏惧。 当他亲眼看见日军残杀被俘官兵时,怒火中烧,奋起反抗,最终壮烈牺牲,他是所有被俘将领中牺牲最为壮烈的一位。 还有一些将军,他们被俘后,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1941年5月,中条山会战中,第17军少将参谋长金崇印被俘。 日军为了宣传,甚至散布谣言说他感谢日军不杀之恩,但金崇印断然拒绝合作,最终被日军秘密杀害。 1942年6月第27军少将参谋长谭天觉在山西被俘,1944年10月桂柳会战中,广西绥靖公署少将高级参谋史蔚馥被俘。 新编第38师少将副师长齐学启在缅甸被俘后,被关押多年,面对日军的劝降,他们都选择了同样的答案,绝不屈服,最终也惨遭日军毒手。 特别是齐学启将军,在战俘营中坚守气节,直到抗战即将胜利的前夕,才被汉奸杀害,成为抗战中最后一位殉职的国军将领。 除了那些慷慨赴义的将领,还有一些被俘将领,他们身陷囹圄,但并未放弃希望,而是积极寻找机会,伺机逃脱,重返抗日战场。 第3军少将参谋长谭友佛就是其中的一位,1941年5月中条山战役,他不幸被俘。 面对日军的审讯,他老练地采取避重就轻的策略,巧妙周旋,既不激怒日军,也不泄露军事机密。 见硬的不行,就软磨硬泡,许以重金,甚至官位,劝他合作,但他始终不为所动。 后来他被押送到南京,汪伪政府企图拉拢他,谭友佛表面敷衍,暗地里却积极策划逃跑。 1942年3月他抓住汪伪放松警惕的机会,秘密联系爱国青年,成功搞到良民证,最终逃出南京,重回抗日阵营。 第36集团军中将参谋长张仲雷,被俘后隐瞒身份,混在普通战俘中,趁被押送到道观的机会,买通道士逃走。 第170师少将副师长巢威,也在被俘后,抓住一次上厕所的机会,翻墙逃脱。 当然也有一些所谓曲线救国的情况更加复杂,例如赵瑞、段炳昌、杨诚这三位晋绥军将领,他们三个人在被俘后也投敌,担任了伪军职务。 照理说这样的投敌行为应该被审判,但根据赵瑞后来的说法,他们的投敌,是奉了阎锡山的秘密命令,是为了潜伏敌后,曲线救国。 由于事情过去太久,这种说法真假难辨,他们的行为,也变得扑朔迷离,难以简单定性。 信源 抗战时期的冯治安将军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3-10-18 拒不投敌or投效“汪先生”:抗战时期被俘国军将领的抉择 澎湃新闻2017-11-20
这一幕太像了!想当年,苏联逼迫我们偿还数十亿债务,实在是没有办法,只好答应苏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