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才能到货?特朗普画大饼:印度可以买F-35,但要耐心排队! 2025年初,特朗普高调宣布对印度出售F-35,宣称要实现“数十亿美元的大幅军售增长”,但对于F-35具体的交付时间却只字未提。这种“先画饼、后收钱”的操作,本质上是美国军工复合体的经典套路。 美国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的F-35生产线虽然年产能已达156架,但截至2025年1月,全球订单积压超过2000架,光是美国空军自己就要采购1763架。印度要是现在下单,排队20年绝不夸张,别忘了波兰、荷兰、澳大利亚还在眼巴巴等着提货呢。 军工复合体的算盘打得响,先让印度签下大单,资金立刻流进美国企业口袋,至于什么时候发货?那得看美国优先满足谁的战略需求。 美国军火商深度绑定政府决策,F-35项目背后涉及1650家全球供应商和29.8万个就业岗位,这不仅是生意,更是政治筹码。印度要是真信了特朗普的友谊,恐怕会沦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提款机。 印度空军现役主力苏-30MKI虽有260架,但雷达、发动机等技术已落后中国歼-16,米格-21更是被称为“飞行棺材”,服役期间坠毁超300架。 莫迪政府急于用F-35填补战力缺口,但现实很骨感:即便立刻拿到F-35,印度也缺乏配套的维护体系、战术软件和训练体系。更何况,美国从未向非北约国家出售过F-35的核心源代码,这意味着印度未来连升级导弹都要看美国脸色。 更讽刺的是,印度一边喊着“国防自主”,一边连LCA“光辉”战机的发动机和雷达都要进口。其国产第五代战机AMCA计划2036年才交付。这种“造不如买”的路径依赖,让印度陷入“被收割”循环,过去买俄罗斯,现在买美国,未来还得继续买。 美国对印军售的另一个算盘是削弱俄印传统军事同盟。印度60%的武器库存来自俄罗斯,但俄乌战争导致俄产能优先供应前线,印度已难以及时获得零部件。 俄罗斯的反击也很迅速,2025年2月,俄罗斯方面提出可以在印度本土生产第五代战机苏- 57。这对于一直渴望获得技术转移的印度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诱惑。但问题在于,苏-57的隐身性能和电子系统远逊于F-35,且俄罗斯自身产能有限。莫迪政府若在美俄之间摇摆,最终可能两头落空。 美国拉拢印度的核心目标是对冲中国影响力,但中国在南亚的布局更注重经济与基建。中国在瓜达尔港、汉班托塔港等关键节点的投资,虽被美印渲染为“军事扩张”,其实是聚焦区域互联互通。相比之下,美国在印太的军事化动作,比如F-35参与印度航展与苏-57同台竞技,反而加剧地区军备竞赛。 中国无需被美印F-35交易牵着鼻子走。歼-20早已量产部署,歼-35进入舰载测试阶段,而美国F-35的TR-3技术升级仍在拖延,实际战斗力还不知道怎么样呢。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节奏,始终以自主可控为前提,这与印度的“买买买”形成鲜明对比。 特朗普的20年交付论潜台词:一是绑定印度长期战略选择,迫使其疏远中俄;二是为美国调整印太布局留出时间窗口。如果印度真的傻了吧唧等到2045年才拿到F-35,那时候第六代战机可能早已主导空战规则,印度手中的F-35直接不香了。 对美国而言,这笔交易稳赚不赔。既赚了印度的钱,又用空头承诺换取其在地缘政治上选边站。对印度而言,却是战略自主权的进一步流失,一旦与美国捆绑过深,其在俄罗斯、伊朗等议题上的回旋空间将被压缩。 特朗普的“F-35大饼”,本质上是美国军工复合体与印太战略的合谋,印度不过是这场游戏中的一枚筹码。中国也不必自乱阵脚,该怎做还怎么做就行,同时警惕美国在印太复制乌克兰模式,即通过军售和舆论煽动,将地区国家推向冲突前线。 印度的教训表明:没有独立国防工业的国家,永远只是强国棋局中的“高级消费者”或者“菜单上的食物”,而不是“规则制定者”。
印度F-35,就这?莫迪跑去美国,花200亿美元买了48架F-35,印度
【112评论】【6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