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菜市口壮烈就义,彼时他的妻子李闰正乘船回湖南老家,这

文史记叙录 2025-02-23 09:15:14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菜市口壮烈就义,彼时他的妻子李闰正乘船回湖南老家,这时有人突然小声议论:“少爷已经被砍头了。”   听到这话,一直忧心谭嗣同安危的李闰彻底绝望了,掀开船窗就朝水中一跃而下。   船上的人瞬间就慌乱起来,大叫船夫捞人,几个人跳下水去,终于将李闰救了上来。可是李闰却执意要跳水追随谭嗣同而去。   那个泄露风声的小丫鬟很是惊恐,出发前老爷谭继洵是严令他们讨论七少爷的,尤其是不能让七少奶奶听到。没想到还是不小心让她听到了。   李闰这份痴情,让很多人动容,想当初她是长沙户部主事李篁仙的长女,读过书,还知书达理,是典型的大家闺秀。   而谭嗣同虽然是官二代,但却不喜欢金榜题名,读西学,嘴里总是念叨着救国、改革等字眼,还主张废除科举,拥护变法,对于传统的文化很是抗拒。   刚开始他对包办的婚姻也很厌恶,但与妻子李闰相处之后他发现,李闰虽然裹小脚,受的教育也是封建的,但她坚守的一点让谭嗣同很是感动,那就是无条件支持他。   两人的感情日渐甜蜜,婚后六年生下一子,取名谭兰生。   谭嗣同在外面总是一副“愤青”的模样,但回到家看见妻儿,总是满腹柔情,家里总是欢声笑语。   若是这样继续下去,那么他们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奈何厄运很快就来了。   1889年,谭继洵的二儿子谭嗣襄突然去世,在家的谭嗣同承担起处理丧事的担子。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何时下葬、葬在哪里都需要找风水先生来看的,当时以为风水先生就说:最佳下葬时间得等到明年,如果今年下葬,家里必定会损丁。   其他人都信了,唯独谭嗣同不信,赌气道:这都是封建迷信不可信,真会损丁那就应验在我儿子兰生身上吧。   他不相信这种事情真的会发生,然而在下葬谭嗣襄后不久,谭兰生竟然真的高烧不止,几天之后夭折了。   不知真的是上天惩罚,还是巧合,唯一的儿子去世还是让谭嗣同和利润伤心不已。   虽然之后两人的感情依旧稳固,但李闰迟迟没有怀孕,还是让她有些担心,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作为儿媳的她还是有些担心。   她经常劝谭嗣同纳妾,传递香火,可是每次都遭到谭嗣同严词拒绝:“新时代就要一夫一妻制,我既支持变法,那怎么能不遵守呢?”   直到后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谭嗣同与杨光秀、康广仁等义士被捕,李闰想尽办法,给狱卒塞钱等办法终于在牢里见到谭嗣同。   看着憔悴的谭嗣同,她提出了一个羞耻的想法——想为他留个后。然而即使明白自己时日无多,谭嗣同依旧拒绝,还说:“没有孩子也好,生下来也是给人做奴隶。”   李闰没办法,只好回到家,公公谭继洵被罢免后带着家眷乘船回到湖南,身处其中的李闰神情恍惚,心中都是对谭嗣同的担忧。   其实其他人早就知道,谭嗣同已经和其他5位义士在京师菜市口英勇就义,生怕李闰伤心过度,因此他们决定知道要到家之后再让她知道。   没想到多嘴的小丫鬟以为李闰听不到,就悄悄议论说:少爷已经被砍头了。   看到李闰失魂落魄的模样,谭继洵拿出了浏阳会馆老长班在谭嗣同口袋中发现的信交给她。   李闰打开信就看到:闰妻如面:结缡十五年,原约相守以死,我今背盟矣!手写此信,我尚为世间一人。君看此信,我已成阴曹一鬼……   那些情深义重的文字,更让她哭成泪人,但也让她振作起来,决定将谭嗣同的遗志传递下去。   她操持着谭家的事务,在谭继洵去世后将谭家的老宅开客栈,创办浏阳第一家弃婴局,还创办了浏阳第一家女子师范学校。   1925年,已经60岁的李闰收到康有为和梁启超送来的牌匾,上面写着“巾帼完人”四个字,不久后她便永远离开了世界。   或许她真能像她写的诗那样,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  

0 阅读:573

评论列表

1778

1778

3
2025-02-23 21:03

康有为不配送这个牌匾给她。她们夫妻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

聖光

聖光

2
2025-02-23 10:06

我自横刀向天笑,巾帼完人不负君。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