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长期旅居美国的特务头子毛森,在生命垂危之时,向他的儿子吐露了心声: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回到祖国,回到那遥远的家乡再看一眼。 国民党中将毛森,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以其权谋与残忍为人所知。在戴笠去世后,军统内部的权力斗争愈发激烈,许多有实力的军统头子开始寻求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毛森便是其中最为野心勃勃的一位。
他在军中积累了显赫的地位,通过权谋手段不断向上攀升,力图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团体”,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凭借其阴险狠毒的手段,毛森逐渐在黑暗的特务世界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作为军统特务头子的毛森,绰号“毛骨森森”,和毛人凤、毛万里、戴笠并称为“三毛一戴”。几位特务头子的背后,隐藏着极其阴暗和血腥的历史。历史上,他对待反对者的手段极为残忍,毫不手软。 特别是在1949年3月,毛森被任命为上海市警察局局长后,他开始以铁腕手段迫害爱国志士。据统计,他先后逮捕了3000多名志士,其中约有300人被他直接杀害。 毛森的所作所为,使他成为了众多历史评价中的负面典型。除了残忍的手段外,他的行为也深刻体现了那个时期军统内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现实。毛森通过建立个人势力和对他人进行残酷打压的方式,推动自己在军中的地位的提升。 1992年的一天,久居美国的毛森躺在病床上,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生命之光正在一点点黯淡下去。望着窗外陌生的异国风景,毛森的思绪却飘回了遥远的故乡。他唤来儿子毛建光,虚弱地说:"我的时日无多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临终前再回到祖国,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再看一眼。" 毛建光听着父亲的话,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以父亲曾经的身份,回国谈何容易。毛森年轻时曾是国民党军统的特务头子,毛建光小时候因为父亲的缘故,经常遭到其他孩子的排斥。他们背地里叫毛森"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毛建光因此饱受煎熬。 解放战争即将结束时,毛森本有机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但他却错失了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当厦门解放,解放军给予他改过自新的机会时,毛森非但没有把握,反而选择逃往台湾,投靠蒋介石,妄图东山再起,反攻大陆。 到了台湾,毛森凭借其在军统的资历,很快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被委以重任,加入了"政治行动委员会"的领导层。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策划如何对大陆进行破坏。然而,毛森的能力有限,并未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战果",常常被蒋经国拿来取笑。 毛森对蒋经国本就心存芥蒂,再加上受到奚落,便决定与蒋经国斗上一斗。于是,他与蒋介石的另一个心腹毛人凤联手,试图在权力斗争中削弱蒋经国的势力。毛森终究没能伤蒋经国分毫,反倒使自己沦为了通缉犯。他只得仓皇逃往香港,但蒋介石并未就此罢休,又派人到香港追捕。 直到1968年逃到美国,毛森才勉强定居下来。即便如此,毛森在异国他乡仍然感到处处受限,备受煎熬。直到20年后,他才获得美国绿卡,加入美籍,算是彻底摆脱了蒋氏政权的纠缠。 1992年,84岁高龄的毛森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向儿子毛建光提出回家乡看看的请求。毛建光知道父亲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重返故土,于是立即与家乡的人民政府联系,在获得批准后,即刻启程,带着年迈的父亲踏上归乡的旅途。 故乡的人们并没有因为毛森曾经的过错而嫌弃他。临行前,毛森满怀感恩之情,拿起毛笔,在家乡的土地上郑重地写下"谢谢亲爱的乡亲们"几个大字。他知道,自己今生或许再没有机会回到养育他的土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