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孔令伟去世,其姐孔令仪为她脱去男装,换上旗袍,画上淡妆,随后低头啜泣道:“来生做个完整的女人!” 孔令伟的童年经历充满了动荡。由于父亲职务的原因,孔令伟在成长过程中四处搬迁,见识了不同的城市与生活方式,为她日后的性格塑造和人生轨迹奠定了基础。三岁时,她随父亲来到了山东,之后又在六岁时因父亲的工作调动,随家庭迁往了北京。一系列的迁徙让孔令伟从小便学会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中成长。 孔祥熙担任广东省财政厅长及财政部长后,孔令伟一家又搬到了广东,她开始了更加独立的成长。九岁时,孔令伟随父母定居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的繁华与多样化的社会环境对她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令伟在上海的社交圈逐渐扩大,成为了那个年代上海滩上的知名人物。 十四五岁时,孔令伟已经在骑马、开车、打枪、射箭等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她模仿男性的行为举止,更敢于挑战社会规范,年纪轻轻便展现出敢作敢为的特质。正因为如此,孔令伟在上海的年轻人中就已经是一个闻人,她那强势且叛逆的个性使她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与其说孔令伟的少年时期充满了贵族气息的优雅,倒不如说她的成长过程中更具一种坚毅与挑战精神。她不拘小节,勇敢追求自己认为有趣和重要的事情。正值抗战爆发之际,孔令伟进入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她的父母为了保障她的学业,还特意邀请了几位留学生为她辅导。经过一年的努力,孔令伟顺利地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获得了文凭。 时光转眼来到1994年的一天,孔令伟在睡梦中与世长辞。得知噩耗后,其姐孔令仪赶到床前,眼中噙着泪花。她轻柔地为妹妹换上一袭素雅的旗袍,施上淡妆,一边梳理着她花白的鬓发,一边喃喃自语:"令伟,你这一生,终究没能嫁做人妻,生儿育女,真是可惜啊。但愿来生,你能做个完整的女人。"
孔令伟,名字里带着"令"字,昭示着她尊贵的身份。她的父亲是民国政要孔祥熙,母亲则是宋家三小姐宋霭龄。作为家中的二女儿,孔令伟从小就备受宠爱。然而,过度溺爱的教育方式,反而助长了孔令伟骄横跋扈的性格。久而久之,她养成了目中无人、我行我素的作风,在上流社会里,"二小姐脾气"也成了众人皆知的事。
1942年,宋美龄给外甥女孔令伟张罗婚事。看中的人选,是蒋介石部下的大将胡宗南。宋美龄一心想把孔、胡两家联姻,以巩固政治上的同盟关系。但胡宗南早对娇蛮任性的孔二小姐有所耳闻,颇感头疼。奈何婉拒不得,只好先与孔令伟见上几面,互相了解一番。 一日,胡宗南约孔令伟去城郊的山间散步。那山路崎岖狭窄,汽车无法通行,只能徒步攀登。而孔令伟对胡宗南尚存好感,特意穿了一袭紧身旗袍,踩着高跟皮鞋,施施然来赴约。
哪知道没走多远,她就气喘吁吁,险些崴了脚。胡宗南见状,非但不去搀扶,反倒冷言嘲讽:"孔小姐,您这哪是来爬山的?分明是来走秀的!打扮得跟个花孔雀似的,爬个山都费劲。"孔令伟一听,又羞又恼,当即跟胡宗南吵了起来。自尊心受挫的她,也就此打消了嫁给他的念头。 胡宗南的一番话,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自此以后,孔令伟就像变了个人。她扔掉了所有的裙裾,剪去了长发,开始以男性打扮示人。渐渐地,她也沾染上了酗酒赌博等种种恶习,整日里流连在声色犬马之地。家人虽然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奈何一点办法也没有。 与胡宗南不欢而散后,孔令伟就像变了个人。她将所有的裙裾一把火烧个精光,换上了男人的西装和皮鞋。那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也被她一剪子下去,换了个精神的短发型。从此,孔二小姐不再是那个爱打扮、爱臭美的大家闺秀,而是活脱脱一个潇洒放荡的纨绔子弟。 孔令伟的家人看着她一天天沉沦下去,真真是又急又气,恨铁不成钢。可是她油盐不进,根本不听劝告,家里人拿她也一点办法都没有。无可奈何之下,也只能随她去了。母亲宋霭龄暗地里掉了不少眼泪,却也只能在背后长吁短叹。
孔家人送走了孔令伟的遗体,又陆续离去。偌大的屋子里,只剩下一地的冷清。孔令仪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萧瑟的树影,不禁陷入了沉思。她感慨万千,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孔令伟的一生,着实令人唏嘘不已。一段青涩的感情,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她用自己的后半生,来偿还那个男人无心的嘲讽。但到头来,她失去的,又何止是做女人的尊严?她那颗破碎不堪的心,更需要时间来治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