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军不少將领都没有人格气节,经常反复无常,朝三暮四。   石友三,韩复渠就是二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2-22 23:33:54

西北军不少將领都没有人格气节,经常反复无常,朝三暮四。   石友三,韩复渠就是二次叛冯,投蒋又反蒋。石友三甚至想投靠日本人。   刘郁芬,孙良诚,庞柄勋,吴化文等西北军高级将领,都带队伍投降日本人,当了汉奸。   西北军最早解体,与忠诚度太差,不无关系。   石友三年少时,他并未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也没有过人的武勇。   那时,军队中的大部分将领或是出身显赫,或是力能扛鼎。   起初,石友三只是冯玉祥的一名马夫。   在日常的接触中,冯玉祥发现石友三非常机警,适合在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便提拔他为亲兵。   石友三的官职越来越高,最终成为了冯玉祥的亲信之一,甚至被授予了旅长的职务。   他在冯玉祥领导下加入了西北军。   随着冯玉祥的北伐取得初步成功,石友三的名声也逐渐提高。   1926年,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直系和晋系的联合军队展开激烈战斗。   石友三选择了在冯玉祥的军队面临重大压力时,与阎锡山的部队签订停战协议。   尽管名义上依旧留在冯玉祥手下,但实际权力却已完全转交给了阎锡山。   几个月后,冯玉祥卷土重来,宣布支持北伐,石友三又迅速“回归”,一边跪地求饶,一边恳求冯玉祥原谅他之前的背叛。   冯玉祥虽然心知肚明,但出于宽宏大量的性格,最终接纳了他,再次提拔他为援陕总指挥。   1928年,石友三有了与蒋中正的接触。   蒋中正对他颇为看重,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甚至通过金钱的方式拉拢他。   冯玉祥和蒋介石的矛盾激化,石友三察觉到蒋介石兵力强大、国民政府稳固,于是主动宣布支持蒋介石。   石友三的军队得到了扩展。   然而,石友三的内心却并未安定下来,反而不断抱怨冯玉祥对他的冷遇。   每一次被赋予新的责任时,他似乎总是能做到权谋上的小聪明,但却始终无法积累足够的信任。   他对蒋中正的忠诚度越来越低,1929年,石友三通过对南京城的炮击,宣告了自己与蒋中正阵营彻底决裂。   他公开宣布自己已经被中国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为“护党救国军第五路总司令”。   长期以来,他深感自己被蒋中正忽视,甚至在面临重大军事任务时,蒋中正并未重视过他。   在通过突袭南京后,石友三并未进行进一步的军事扩张,而是选择了逃往北方,投靠了韩复榘。   然而,蒋介石又邀请韩复榘南下武汉。   韩复榘最终成为山东省的主席,并升任二级陆军上将。   而石友三,则逐渐走向了孤立。   随着中原大战的爆发,石友三仍然心存侥幸,他决定与韩复榘分道扬镳。   为了表示对阎锡山的忠诚,石友三还专门给阎锡山发了一条信。   然而,尽管他被封为山东省的主席,并指挥着一支10万人的军队,但他所控制的实质权力依然受到制约,晋军在山东各地安插了大量自己的亲信。   对外,石友三仍然频频进行军事行动。   1930年,他得知张学良即将南下支援蒋介石,于是毫不犹豫地向张学良发送了一条电报,表示愿意撤兵北上,服从东北军指挥。   他甚至在与张学良的联系中表现得异常亲昵。   很快,张学良也任命石友三为第13路军总指挥,这一职位让石友三手下的部队迅速扩展至六万多人,驻扎在河北地区。   然而,蒋介石强烈要求张学良把石友三抓捕,并对外发布命令,要求将石友三列为通缉目标。   而张学良对石友三的好感使得他一度试图为其辩解。   石友三的最终失败源自于他的低级军阀思维。   他始终沉浸在武力对抗和短期的军事胜利中。   与之相对的是韩复榘,他虽也参与了倒蒋行动,但始终注重政务建设。   最终,在蒋介石的严厉打击下,石友三的部队四面受敌。   抗日战争爆发,石友三成为了汪精卫政权的一员,甚至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成为伪军总司令。   天津成了他新的落脚点,在这里他与日方特务接触。   随着《塘沽协定》的签订,他成功成为冀察政务委员会下属保安部队的指挥官,手下拥有三个旅的力量。   他甚至为日本驻军提供情报,并在1939年参与了与日本签订的协定。   与此同时,石友三的军队依旧在不断与八路军交锋。   1940年,石友三被提升为39集团军司令。   曾经和他并肩作战的部下高树勋,因厌倦了石友三的反复无常,决定亲手终结这个背叛者。   高树勋设下了一个陷阱,将石友三捕获,并最终将其活埋在黄河边。   参考文献:[1]王贞勤.民国第一“变色龙”石友三之死[J].江淮法治,2012(12):58-59  

0 阅读:0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