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被软禁期间为什么不跑? 张学良自西安事变后被软禁在雪窦山。 当时,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的举动让蒋介石颜面尽失。 尽管张学良的自由被束缚,东北军中的一部分人开始秘密组织营救行动。 这批人主要是张学良一手提拔的东北空军官兵,尤其是在浙江中央航校学习的空军学员。 营救行动的负责人冯克昌,时任航校副校长,深知张学良在空军中的巨大威望。 冯克昌带领200名空军官兵,精心策划并准备了周密的行动方案。 他们的计划是营救成功后,借用张学良的飞机飞往香港。 1937年3月,空军官兵们在冯克昌的带领下,乘坐军车开赴雪窦山。 到达目的地后,他们迅速制服了看守张学良的30余名军统特务。 特务队长刘乙光因对来者身份不明,一时难以作出反应。 空军官兵表明身份后,刘乙光便将他们放行。 然而,张学良在听到他们的救援计划后,坚持婉拒了他们的帮助。 他坚决表示,自己一生光明磊落,逃跑的方式与自己的信念背道而驰。 张学良还劝告他们不要担忧自己,国家的前途更为重要。 无奈之下,这些空军官兵只得灰心丧气地离开了雪窦山。 奉化的雪窦山虽风景如画,环境优越,蒋介石命人专门为张学良建造了设施齐全的住所,连游泳池和网球场都应有尽有。 张学良的幽禁地也被安排了超过两百人的警卫、特务以及家庭雇员来照顾他的日常生活。 1937年,奉化一场火灾迫使张学良的居所发生转移。 此后,张学良的幽禁地点从黄山、萍乡到湖南郴州,再到沅陵,甚至还一度被送往贵州。 尽管不能与外界有过多联系,但他依然通过书信与一些人保持沟通,特别是宋子文、宋美龄等人的关怀。 在贵州修文县的深山中,这里的生活条件非常简陋. 张学良不得不向宋子文求助借钱。 但他的原配夫人于凤至和知己赵四小姐始终陪伴在侧。 然而,于凤至最终被诊断为乳腺癌,赴美治疗。 在凤凰山的居住期间,张学良常常关心参与防御工事的贫苦民众,并经常请他们吃饭喝酒。 1941年,他因患上阑尾炎而提出迁居贵阳。 此后,他被转移到开阳县的一个偏远村落。 他与赵四小姐一起耕作菜地、饲养家禽。 1946年,张学良的生活依旧被限制在桐梓。 尽管抗战胜利后,外界逐渐恢复常态,连兵工厂也在战后停止生产,但他依旧处于困境之中。 张学良在这段日子里心生自责,尤其在回想起自己作为军人却未能为国家抵抗外侮时,他深感羞愧。 1946年底,蒋介石下达命令,要将张学良秘密迁往台湾,这一决定由毛人凤安排,沈醉受命执行。 1957年,张学良从新竹的井上温泉被转移到高雄的西子湾。 外界普遍认为他在台湾过得如同桃花源般的安逸,但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却在回忆录中提到,张学良夫妇所居之地偏远且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生活完全依赖自给自足。 1988年,张学良终于在台湾得到释放。 晚年的张学良渴望重返大陆。 然而,台湾当时的领导人李登辉担心他的回归会影响台湾的政治局势。 李登辉视张学良为有亲共倾向的人,并怀疑他可能在两岸关系上发挥作用。 张学良曾通过朋友王冀,表达自己回乡探亲的意愿。 王冀是一位学者,也是张学良的密友,他的举动得到了大陆的热烈回应。 然而,李登辉不仅拒绝为张学良提供护照,还要求他签署一份声明,承诺不与大陆方面有任何接触。 张学良对此深感不公,他坚持认为自己的回归没有任何政治动机。 尽管张学良屡次努力尝试,李登辉的干预始终未曾松懈。 美国政府虽然表示同情,但并未采取实际行动。 张学良最终无奈,决定离开台湾,前往美国的夏威夷生活。 张学良未能实现回归祖国的心愿。 他于2001年因病在夏威夷逝世,享年100岁。 张学良去世后,遗体被火化并分为三份,一份留在夏威夷,一份返回台湾,另一份则被送往大陆。 2002年,张学良的骨灰安放在北京,由东北大学接收,且在2003年为其建起纪念碑,安葬在校园内。 参考文献:[1]冯舫女.试析口述档案的真实性与价值——从考察张学良晚年对九一八事变口述的真伪说起[J].北京档案,2011(6):31-32
张学良被软禁期间为什么不跑? 张学良自西安事变后被软禁在雪窦山。 当时,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2-22 23:33:23
0
阅读: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