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想法不一定对。
昨天试完 小马的 L4,有一个隐约的感受,这个背景是建立在,我们都知道 L4 和乘用车的量产方案,不光是技术架构、行车策略、责任划分都不一致。
今天主要想讨论一个,就是:做 L4 的对做高阶乘用车 的主要有什么作用?
技术架构其实差别大家都比较清楚了,L4 公司经常吹的牛是 L4 做 L2 是降维打击、L4 是新物种。
自夸我比较理解,但我们需要清楚显然不是这样,事实上乘用车方案可能会更复杂。
但是,今天又有一个新视角,就是 L4 的技术架构可能不一定可以直接用于 L2(城区高阶),但 控制的经验 我觉得可以。
不管是 mmt 、元戎、文远,它们在做完无图之后,都有一个极大的共性,那就是:车控能力非常好。
它们还有一个更大的共性就是:都是做 L4 转的 乘用车。
所以,做 L4 的是不是都能好控车,还是刚好这个公司比较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