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深秋,太原工学院化工系总支书记王玲去医院看望身患骨癌的教授栾茀,栾茀抓

蜀山史道道 2025-02-22 12:13:00

1978年深秋,太原工学院化工系总支书记王玲去医院看望身患骨癌的教授栾茀,栾茀抓着她的手呜咽着说:来不及了。

1981年,山西太原的冬天,寒风凛冽,省城一家医院的病房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也夹杂着挥之不去的沉重,病床上,栾茀骨瘦如柴,呼吸微弱,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病痛的折磨让他痛苦不堪,但他眼神里,依旧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彩,那是对未竟事业的牵挂,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死神悄然逼近栾茀,太原工学院党委派化工系总支书记王玲前去探望。栾茀紧紧握住王玲的手,声音哽咽地说:“来不及了……”王玲心痛地追问:“什么来不及了?”栾茀回答:“我活着,来不及成为一名党员了,我多次申请入党,但党组织说我还需要接受长期考验。”

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很多事情来不及做了,他放心不下煤炭化工大学的筹建,也放心不下山西的煤炭事业,他多想亲眼看到煤炭化工大学的落成,多想为山西的工业改革贡献更多力量,他还有一个深藏心底的愿望,那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或许要从他的人生经历中寻找答案,栾茀出生于山东蓬莱一个普通家庭,家境贫寒,但他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学习天赋,刻苦努力,高中毕业时就已经掌握了三门外语,这为他日后从事科研和翻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青岛海军军官学校担任翻译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外国军舰在中国海域的耀武扬威,这深深刺痛了他的爱国心,也让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改变国家的命运,他积极向校方建言献策,最终促成了外国军舰在中国海域悬挂中国国旗的规定,这在当时,是一个石破天惊的举动。

后来,栾茀去了台湾,考入台湾大学,在求学期间,他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并掩护中共地下党员躲避国民党的搜捕,他的爱国热情和政治立场,也逐渐坚定起来。

1949年,他创作的讽刺漫画《群魔乱舞》激怒了国民党当局,遭到通缉,为了躲避迫害,他冒险搭乘货船逃往大陆,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来到大陆后,栾茀被保送到山西大学深造,毕业后进入太原工学院任教,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主讲十三门课程,并编译了数百万字的专业资料和教材。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他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栾茀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做“政治上的共产主义战士,学识上的博士,体质上的大力士”,这是他个人的理想,也是那个时代许多知识分子的共同追求,然而,由于他曾在台湾生活过一段时间,这段经历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被怀疑是“特务”,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始终坚守在教学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清白和忠诚,改革开放后,栾茀的学术研究迎来了新的春天。

他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并在化工领域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这些成果在全国多个省份得到推广应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始终站在学科前沿,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他认为,新中国的大学生应该掌握最前沿的知识,才能在未来攀登科学高峰。

1978年深秋,正当栾茀为山西的煤炭事业奋斗时,却被诊断出患有骨癌,疾病的打击并没有让他消沉,反而激发了他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诊后的第二天,他就出现在山西省委办公厅,为山西煤炭化工大学的建设奔走呼号。

他带病连夜写就了14页的建议稿,多次往返北京和山西之间,用生命为煤炭事业描绘蓝图,即使病魔迫使他卧床,病房也成了他的办公室,他继续编撰《煤炭综合利用译丛》,为山西工业改革写下万言建议,为煤炭化工大学的筹建倾注心血。

他知道,自己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现在真的“来不及了”,他嘱咐妻子,儿子毕业后要回山西,继承他的事业,把没做完的事情做下去,他还表示要捐献遗体,为医学研究做最后的贡献,弥留之际,栾茀心中充满了遗憾,但也充满了希望,是什么让栾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如此执着?

多年来,栾茀数次申请入党,但由于历史原因未能如愿,如今,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对党的向往却更加强烈,最终,在组织的关怀下,一场特殊的入党仪式在病房举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栾茀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81年1月23日,栾茀走完了他光辉而坎坷的一生,享年55岁,他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了医学研究,完成了最后的奉献,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成为那个时代爱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他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

0 阅读:188

猜你喜欢

蜀山史道道

蜀山史道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