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一位身患重症的孕妇正准备进行手术,林巧稚却突然拦下了准备手术的医生,直接说道:“让她出院吧。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4年秋日,一位名叫董莉的年轻孕妇独自一人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就诊,此时的她,已然怀胎七月,本该喜悦万分,却愁容满面。 董莉和丈夫结婚多年,一直盼望能有个孩子,但由于身体原因,始终未能如愿,眼看着来之不易的宝宝已有七个月大小,却被告知子宫上长了一个巨大肿瘤,若不尽快切除子宫,恐危及母子性命。 面对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原本幸福美满的小家顿时陷入悲痛和绝望,丈夫不愿拿妻子的生命冒险,主张尽快动手术,但董莉念及腹中胎儿,实在不愿轻言放弃,便独自一人来到首都求医问药,期盼奇迹出现。 负责接诊的大夫也显得异常严肃,再三叮嘱董莉必须尽快手术切除肿瘤,董莉哀求能否再等等,或有其他办法,医生摇头否决,认为拖延只会加重病情,眼看着手术在即,一筹莫展的董莉心如刀绞,泪如雨下。 就在这时,病房的门被人轻轻推开,进来的,是一位中年女医生,语气温和却充满力量:"董莉是吗?别担心,有我在,一切都会没事的。" 接下来的话,令屋内所有人都惊诧不已,这位自称林巧稚的女大夫竟然当场拍板:"马上让病人出院吧,无需动手术!" 要知道在上世纪60年代,医疗水平远不如今日,面对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最有效也最保险的做法,林巧稚的决定,无异于拿病人的性命冒险,着实令人不解。 正当众人狐疑之时,林巧稚缓缓说道:"我仔细看过病历,结合董莉的具体情况,这很可能不是什么肿瘤,而是一种罕见的妊娠反应——蜕膜瘤,如果贸然动手术,反而可能伤及母子。" 林巧稚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偶然发现了相似病例的报道,这种被称为"蜕膜瘤"的特殊妊娠反应,虽有肿瘤的表现,但并不威胁生命,甚至分娩后可能会自行消退,董莉的种种症状与之高度吻合,因此林巧稚才敢断言不需手术。 尽管还是无法完全放心,但面对这位被誉为"妇产科一姐"的林巧稚,主治医生也不好当面反驳,董莉则如抓住救命稻草般连连点头,对林巧稚充满信任。 随后林巧稚亲自为董莉制定了详尽周密的治疗方案,从每周的常规检查,到合理的饮食起居,事无巨细,一一叮嘱,董莉也不负所托,严格遵照执行,静心养胎,心中重新燃起希望。 就这样,在林巧稚的精心呵护下,董莉平安度过了剩下的孕期,1965年春天,一个健康活泼的男婴呱呱坠地,母子平安,而董莉腹中的"肿瘤",也随着孩子的出生悄然消失了。 董莉的奇迹般康复,在协和医院引起了轰动,人们这才了解,原来这位总是神色匆匆、独来独往的林巧稚医生,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心存大爱,敢于为病人负责到底。 事实上在成为妇产科专家之前,林巧稚自己也曾饱受病痛折磨,5岁那年,林巧稚的母亲因妇科疾病不幸去世,悲伤之余,年幼的林巧稚暗下决心,长大一定要当个女医生,再不让苦难降临到其他女性身上。 多年来,林巧稚始终铭记母亲的遭遇和自己的誓言,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凭借过硬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林巧稚很快在业内崭露头角,被誉为妇产科一姐。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采用无痛分娩技术的医生,林巧稚为无数产妇免去了分娩时的阵阵苦楚,她还率先攻克了新生儿溶血症这一棘手难题,挽救了许多濒危的小生命。 在林巧稚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孕产妇开始关注自己和腹中胎儿的健康,主动做好孕期检查,很多家庭也从此告别了困扰已久的不孕不育难题,可以说,正是林巧稚和她的团队,让无数个家庭重拾了久违的欢声笑语。 然而对林巧稚而言,董莉的案例无疑是其从医生涯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那一次,她不仅仅挽救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更是改写了一个家庭的命运。 为了表达感恩之情,董莉夫妇给孩子取名"念林",希望孩子永远铭记林医生的大恩大德,此后每年,他们都会来到林巧稚的办公室,汇报孩子的成长状况,一起回顾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 而林巧稚也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她知道,中国的妇产科事业方兴未艾,还有太多的谜题有待破解,太多的困境需要攻克,全国各地,还有无数个"董莉"在期盼着奇迹,期盼着重获新生。 "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值得我们全力以赴,"林巧稚常常这样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说,在她看来,医者仁心,就是要以悬壶济世为己任,时刻将患者生命放在首位。 在中国妇产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林巧稚就像一颗永不陨落的璀璨明星,以其卓越的医术和崇高的精神,照亮了无数个需要帮助和关爱的生命,她是一代宗师,更是一代楷模,让"以病人为中心"成为了妇产科的不二法门。 信息来源:共产党员网 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林巧稚
1964年,一位身患重症的孕妇正准备进行手术,林巧稚却突然拦下了准备手术的医生,
如梦菲记
2025-02-18 15:24:21
0
阅读: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