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一名共产党被捕,为了保命,他主动交代了一份12人的名单,特务们大喜,但看到名单上的人后,却冷汗直流,不敢抓人!
1940年代,国共内战的硝烟弥漫着整个中国,在这场残酷的政治博弈中,新闻媒体不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成为意识形态交锋的战场,一支无形的笔杆子,其力量足以撼动山河,盛超群,一个行走于刀尖之上的共产党地下党员,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记者的身份,用笔尖对抗国民党的枪口,他的故事,是一场关于策略、勇气和牺牲的传奇。
盛超群的战斗始于万县,在那里,他担任《春秋新闻》的总主笔,拥有编排和撰稿的权力,这份报纸的特殊政治背景,为他提供了一层保护伞,让他得以在国民党的眼皮子底下,利用手中的笔,揭露黑暗,唤醒民众,他如同一个潜伏的猎手,敏锐地捕捉着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将其作为掩护,巧妙地周旋于敌人之间。
盛超群的文章,如同尖刀一般,刺向万县的贪官污吏,他撰写了一系列揭露腐败的文章,如《开县县长曾仲成,不爱江山爱美人》、《警察局长艾兴权的形形色色》、《腐公传》等等,将这些“人间蛆虫”的丑行暴露在阳光下。
1947年11月10日,一篇名为《万县三首长动荡之谜》的文章更是引爆了万县城,文章揭露了万县专员、县长和警察局长三人狼狈为奸,鱼肉百姓的罪行,报纸一出刊,便在街头巷尾引发热议,人们奔走相告,争相传阅。
盛超群的笔触激怒了国民党当局,他们勒令《春秋新闻》停刊,并对盛超群进行严密监视,面对压力,盛超群没有退缩,反而决定打好最后一战。11月21日,《春秋新闻》出刊,然而整张报纸上却空无一字,只有一个醒目的标题,“记者笔上一点墨,老子枪上一点血!”这份“开天窗”的报纸,震惊了整个万县城。
原来,盛超群原本写了一篇更加尖锐的文章,但被警察局长艾兴权强行撤下,之后,盛超群又想方设法将文章重新排版,但报社社长却坚决反对,最终,双方妥协,只保留了标题,撤掉了所有文字,这个“开天窗”的举动,无声胜有声,以一种更具震撼力的方式,表达了对国民党当局的强烈抗议。
万县斗争结束后,盛超群来到重庆,借助新闻界的力量召开记者会,继续揭露万县官员的罪行,将斗争延续下去。
然而,战斗的道路注定充满艰辛,在云阳,盛超群的地下工作身份暴露,不幸被捕,在国民党的监狱里,他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守口如瓶,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盛超群没有屈服,而是采取了另一种策略——牺牲自己,保护同志。
在审讯过程中,盛超群假意妥协,提供了一份12人的名单,声称这些人都是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名单上的人都是云阳县有头有脸的权贵,这使得国民党特务将信将疑,为了让自己的谎言更加可信,盛超群还详细描述了这些“地下党员”的活动时间和地点。
国民党特务头子徐远举虽然心存疑虑,但最终还是决定冒险一试,他带人秘密抓捕了名单上的所有权贵,这些养尊处优的达官贵人哪里经得起严刑拷打,很快便招供了,但他们招供的内容却与盛超群所说的完全不符,只是一些语无伦次的胡言乱语。
这时,徐远举才意识到自己中了盛超群的计,他愤怒地冲到盛超群的牢房,质问他为什么要欺骗自己,盛超群虚弱地笑了笑,说我们共产党人,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绝不会出卖同志,盛超群的策略成功地扰乱了国民党的视线,挑起了他们内部的矛盾,也为云阳的地下党组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