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被俘,大声说:“中国军人,可杀不可辱!”日军旅团长轻蔑地说“好”,递过军刀,齐将军夺过刀刺向自己:“求仁得仁,又何怨!”敌人大惊失色,急忙把刀抢去。 齐学启曾担任国民党新编第三十八师副师长。 1923年,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前往美国的诺维奇军事学院学习,与抗日英雄孙立人成为好友。 学成归国后,他曾担任宪兵第六团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齐学启决定投入抗日事业。 1932年,上海保卫战爆发,日军南下进攻上海,齐学启带领宪兵第六团参与守卫战。 几年后,齐学启作为副师长参与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2年,杜聿明指挥的第5军与孙立人领导的新38师分道扬镳。 杜聿明的部队从缅甸向北撤退,准备穿越野人山返回中国,而新38师则继续在缅甸和日军的包围圈中突围。 新38师的任务异常艰巨,而其主力仅剩113团孤军奋战。 新38师的主力正忙于向缅北的安全区域推进,孙立人却始终放不下身后战斗中的113团。 孙立人决定派遣副师长齐学启前往卡萨接应,并协调113团的撤退事宜。 然而,齐学启这一去,始终未能回到孙立人身边。 与此同时,113团刚刚在仁安羌大捷中取得胜利,但剩余的兵力已经寥寥,且大部分都是伤员。 在卡萨,日军已经通过飞机和炮火对该地区进行了猛烈攻击,卡萨变成了一片废墟。 尽管如此,113团依然坚持构筑防线。 杜聿明视察了卡萨,看到113团的防御阵地并表示满意。 5月下午,日军发动了强攻,然而他们并没有选择从卡萨正面进攻,而是绕过来从上游渡河。 缅甸的炎热气候让攻防双方都感到无法忍受。 在激烈的对抗中,日军做出了脱去上衣、刺刀冲锋的举动,然而,这种行为反而使得日军如同靶子一样被击倒。 113团顽强守卫阵地,成功抵挡了多次进攻,但日军主力的增援也到来。 晚上,日军利用木筏和汽艇从正面开始强渡伊洛瓦底江,向113团的阵地发起进攻。 兵力差距悬殊,尽管如此,113团依旧死战不退。 齐学启终于赶到,并与刘放吾商量后,决定带着伤员后撤。 齐学启与重伤员悄然撤离,而刘放吾则留下来继续阻击敌人。 6月,新38师113团暂时脱离了日军的追击,成功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开始向英帕尔进发。 英帕尔距离日军控制的区域较远。 经过七天的艰难行进,新38师113团终于到达英帕尔,并与早先到达的112团和114团会合。 与此同时,远征军的其他部队依旧被困在缅甸的丛林深处,面临着缅甸北部的野人山。 在英帕尔,新38师的指挥官孙立人开始寻找失踪的副师长齐学启。 此前,孙立人将齐学启派遣至卡萨,以增援113团,同时自己带领114团前往解救被围困的112团。 经过一段时间,齐学启和他的部队失去了与大部队的联系。 7月,新38师自利多到达蓝姆伽接受训练,恰巧在这里,他们遇到了中国远征军的新22师。 新22师师长廖耀湘在蓝姆伽训练时,一名归队的伤兵带来了关于齐学启的消息。 这个伤兵在缅甸战役中受伤后,被送往英军医院疗伤,偶然得知新38师正在蓝姆伽训练。 根据该名伤兵的讲述,原来,在为第5军归还装甲车后,齐学启听闻第5军野战医院有伤员,便亲自前往探望。 第5军当时已经决定深入野人山,撤退时无法带走伤员。 那些伤兵被弃置在附近的树林里。 齐学启副师长见到这些伤员时,承诺会将他们带到安全地方。 尽管无法与孙立人或刘放吾取得联系,齐学启依旧决心带领这十几名伤员一路追赶新38师的大部队。 齐学启在丛林中行进。 伤员们的伤口不断感染。 在途经一座村庄时,齐学启变卖身上的财物,购买了几头黄牛。 然而,伤员们的情况日益严重。 终于,齐学启选择了乘竹筏顺流而下,就在他们漂流至伊洛瓦底江时,遭遇了日军骑兵的追击。 日军在岸边扫射,齐学启和伤员们最终不敌,齐学启失踪,而一名伤兵幸运地被江水冲至下游,奇迹生还。 齐将军被俘后,被关押在仰光的日军监狱中。 作为战俘营中的领袖,齐学启经常用中国古代英雄的事迹激励他人。 在这一过程中,日军更加忌惮他。 日军多次派遣高级将领和汉奸前来劝降,但齐学启愤怒斥责那些背叛国家的汉奸。 新六军的战士们在雪峰山战役中取得了胜利。 而齐学启仍在监狱中。 日军愤怒地用刺刀刺伤了齐学启,扔进禁闭室中。 他的伤口迅速感染。 尽管日军提出只要他投降就可以治疗他的伤势,齐学启依然没有改变立场。 英军的一名上校军医曾多次尝试请求日军给予治疗,但始终未能如愿。 最终,齐学启在伤口感染的折磨下离世。 参考文献:[1]胡滔滔.孙立人再修齐学启将军墓[J].档案时空,2011(7):47-48
远征军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被俘,大声说:“中国军人,可杀不可辱!”日军旅团长轻蔑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2-21 18:33: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