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选择:朱老总1922年春离开滇军时月收入是4800大洋,1917年当旅长时月薪就已达2000大洋,这样的境况足可以用大富大贵,高官厚禄来形容,当然他离开滇军也是迫不得已,但他完全可以继续在其他旧军阀中混。 依他的能力,再差也可混个师长、军长到二级上将,一辈子衣食绝无忧,但他为了理想选择了一个当时名气还很小,前途还完全未知的共产党,圈子清零,收入清零,人生清零,这时他已36岁。 人到中年,本应求稳,他却孤注一掷,这是了不起的选择,高瞻远瞩的选择,高度历史使命感的选择,这也是朱老总的伟大之处。 朱德的启蒙老师席国珍对他的一生影响深远。 席国珍不仅是个学识渊博的老师,更是一位具有现代思想的知识分子。 朱德每天都要在上学之前帮家里做农活,而去学堂的路程也遥远。 一次,席国珍先生的私塾被一群饥民闯入,他们误以为这所学校藏有食物。 在暴徒的威胁下,席国珍毫不犹豫地拿出家中仅存的大米。 尽管如此,情况依旧恶化,最终清兵介入,许多无辜的百姓遭到殴打。 朱德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此时,他立下决心,要改变国家贫弱的命运。 年轻时,他通过自学和努力,考入了云南陆军讲武堂。 那时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是许多有志之士的摇篮。 朱德在这里不仅学习到了先进的军事理论,也培养了较强的实战能力。 此后,朱德加入了孙中山创立的中国同盟会。 在这里,朱德遇到了蔡锷。 他传授给朱德了不少革命的思想与实践经验。 在蔡锷的指导下,朱德不仅深入学习了日本的明治维新,还研究了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等西方政治军事理论。 早期的朱德被赋予了“敢死连连长”的称号。 辛亥革命爆发后,朱德所在的部队参加了重九起义。 在一次即将打响的战斗中,他成功说服了两名准备逃跑的战士回到队伍,与其他战士一起投身到战斗中。 蔡锷听闻此事后,将朱德提升为连长。 朱德在随后的战斗中,带领部队一路攻占敌方阵地。 蔡锷对此大加赞赏。 朱德他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 在后来的反袁斗争中,朱德再次立下战功。 在纳溪的珠坪山战役中,朱德亲自带队夜袭敌军营地。 朱德始终走在战斗的最前线,多次冒着生死危险冲锋陷阵。 一次,他的帽子被敌人射中的子弹打飞,骑的马也中弹倒地,但他却奇迹般地安然无恙。 这时,朱德拥有昆明的豪宅与优渥的待遇,每月收入4800块大洋。 这笔收入十分可观。 与此同时,毛泽东在北大做图书馆管理员,月薪仅有8块大洋,而陈独秀等知识分子的工资也不过数十块大洋。 按当时的物价,4800块大洋相当于数十倍的北大学者收入。 然而,蔡锷的去世让朱德看到了云南与四川之间的内战。 而此时,朱德与当时的革命志士逐渐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 他在一次与孙炳文的会谈中,首次听说了中国共产党,得知了李大钊等人的革命事迹。 朱德首先前往北京寻找李大钊,却未能见到他。 随后,他南下与陈独秀会面,但陈独秀认为朱德曾在腐败横行的军队中任职,这让陈独秀担心朱德可能难以抛弃旧军阀的习气。 遭遇挫折后,朱德远赴欧洲。 在那里,他遇到了周恩来。 经过长时间的交谈,周恩来认为朱德的军事背景和广泛的人脉将为革命事业带来重要助力,同意接纳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周恩来的帮助下,朱德成功加入了共产党。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带领部队多次抵抗日军的进攻。 战场上,他总是冲锋在前。 与此同时,一次,他收到家乡来信,得知母亲因病需要医治,但他手头并没有多余的钱。 尽管如此,朱德并没有因个人利益而动摇,拒绝了家人的请求。 朱德的儿子朱琦也继承了父亲的英勇精神 肖菊芳是在1916年为朱德生下了儿子朱琦,然而,妻子的去世让朱德深感痛惜。 朱德在长时间的抗战中压抑着对儿子的思念,最终他还是得以与朱琦重逢。 朱琦成为了战场上的一员,尽管他受伤留下了残疾。 朱琦1946年与赵力平结婚,两人曾经经历过诸多阻碍,但最终走到了一起。 此后,朱琦的去世让朱德深感痛惜。 参考文献:[1]朱利,刘波.伟人奋斗精神形成的影响因素及育人启示——以中国共产党人朱德为例[J].党史文苑,2024(10):28-31
伟大的选择:朱老总1922年春离开滇军时月收入是4800大洋,1917年当旅长时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2-21 18:32: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