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日伪军一名师长派人送给粟裕一包烟,粟裕感到疑惑,以为敌人送来的礼物,

赢梯说事 2025-02-20 21:57:14

1942年,日伪军一名师长派人送给粟裕一包烟,粟裕感到疑惑,以为敌人送来的礼物,便好奇地打开了烟盒,结果,里面竟是一张纸,内容一看让粟裕吓出冷汗,他立即下令:“全军集合!” “司令,到底怎么了?” “陷阱,这一切都是敌人的陷阱!”粟裕只留下这么一句话便匆匆离去。 纸条上只写着简单的几个字:计划失败,切勿行动。而署名是“施亚夫”。 正是这个名字,引起了粟裕的警觉。 施亚夫出生于1915年,是江苏南通人,因为从小受到进步思想的浸染,所以在15岁就加入了共产党。 长时间以来,施亚夫一直在地下战线工作,可是因为叛徒的出卖,1931年他曾被国民党关押了一段时间。 被关押数月后出狱,1934年因为参与罢工行动,再次被捕,并面临15年的牢狱之灾。 一次次被敌人逮捕并没有抹消施亚夫的革命意志,反而让他越发坚定自己的理想。 日军入侵之际,施亚夫趁着战乱逃了出来,重新回到了党组织,但是这次他却接到了一个更加严峻的任务,那就是潜入日伪军内部,帮助新四军获取敌人的情报。 施亚夫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接下了这个九死一生的任务。 借着一本编造出来的师团花名册,施亚夫顺利打入了敌人内部,获得了汪精卫的信任。 多年来,他多次传递情报回来,几乎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就连敌人都没察觉到他的行动,他的顶头上司“小林信男”对他也越发信任。 1942年,潜伏在新四军的特高科特务将新四军高层行程路线的消息告诉了小林信男,日伪军经过严密部署,计划发起“清乡”行动。 施亚夫顿时心急如焚,他急忙将这个消息写在烟纸上,塞进烟盒中,让自己的心腹送了出去。 与此同时,他还想办法拖延时间,试图为新四军争取时间。 粟裕收到消息后,顿时疑窦丛生,返程路线明明都是他们已经商量好的,敌人是如何知道的呢? 但粟裕来不及细想,如果晚一步,新四军的干部如果真的落入敌人手中,必然损失惨重。 粟裕急忙冲出去,下令要求新四军的干部们改变路线,或者是按兵不动。 好在这次行动及时,不少干部收到消息后都及时更改了路线,而一小部分没来得及撤退的干部也躲过了敌人的追击。 没多久,粟裕又收到一份情报,情报显示新四军中确有特务潜伏,请粟裕小心防范,而写信人仍旧是施亚夫。 原来施亚夫和小林信男商议之时,他三言两语就将这个情报挖了出来,便急忙传回了总部。 经过几天时间的调查,粟裕最终确定了特务的身份,将其清除,得益于施亚夫的情报,新四军不费一兵一卒就将敌人耍的团团转。 可是时间久了,施亚夫的身份还是引起了小林信男的怀疑,施亚夫急忙将这个消息传回了总部,叶飞原本想让他归队,可是当时起义在即,施亚夫的身份至关重要,因此他坚持冒着生命危险回去了。 由于小林信男已经察觉到他的身份,施亚夫不得不将其以时间提前了5天。 好在最终施亚夫有惊无险的完成了任务,这次起义几乎没有动一兵一卒,就将日伪军的部队完全击溃了。 最终施亚夫顺利回到了组织,此时的他才终于卸下了多年的面具,可以光明正大地和战友们共同抗日了。 新中国成立后,施亚夫继续留在部队,为国家的发展出力,直到2010年,施亚夫在南京离世,他的精神如同一座丰碑,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百度百科:施亚夫)

0 阅读:82
赢梯说事

赢梯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