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绍兴八年,科举考试结束,赵构发现探花是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便问道:“您多大,有孩子吗?”谁料,对方直言:“草民73岁,并未娶妻生子。”结果,赵构笑道:“30岁的宫女,赏给你了!” 士农工商,光从这四个字中就能看出古代官员的地位有多高,家里面有些积蓄的大多会选择让孩子专心读书,哪怕没有钱,只要孩子学习好,那么全家一起供的也不是没有。 考中秀才举人的都能给家里面减轻不少负担,当不成官员也可以成为私塾老师或者被人聘请过去,若是能考中进士那更是光宗耀祖。 在古代对于考生的年龄没有什么限制,小到牙牙学语的幼子,大到白发苍苍的老者都能去考试,考不考的中除了需要学识外,有时还要看品德和考官的喜好等等。 宽松的年龄条件让不少人一辈子都以考中进士为人生目标,有些人即便家里面很贫穷,都不去找个活干,而是让家族供养,自己埋头苦学。 南宋时期重文轻武,文官们的地位在学子心中都很高,科举制度达到鼎盛状态,考试的规章制度被不断完善,要求愈发的严格,科举考试已经具备成熟的流程,同时引起成千上万的学子为了心目中的那顶乌纱帽而奋斗。 绍兴八年,又一场受人瞩目的科举考试开始了,万千学子一个个接受仔细检查进入到考场中,围观的人群中不时的传来讨论声。 “你看那个,胡子都白了,年纪这么大还来考试啊。” 在队伍中有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慢吞吞的带着自己的东西接受着检查,旁边人的目光都很惊奇,虽然知道有很多年纪大的人都会来参加考试,但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 老者名为陈修,从小就被家里面送去私塾学习,寒窗苦读这么多年,可惜时运不济,迟迟未能考中,身边和他同时期的学子,有的已经为官任职多年,有的已经屈服现实回乡教书,只有他依旧在和科举死磕,势必要考中进士。 参加这么多次考试的陈修,在每次考完试后心情依旧紧张不已,等到放榜名单出来后,他迫不及待的挤到前面,慢慢寻找着自己的名字,就在他以为这次又要无功而返的时候,忽然他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在红纸上。 “我考中了!”陈修激动的仰天大喊,这么多年不被人理解,被人看不起的压力在这一刻都被释放了出来。 更幸运的是陈修被选中为探花郎,他同状元榜眼来到威严的大殿上拜见皇上,赵构看着跪着的老头,心里面感到很奇特,对他产生了好奇心,于是问道:“不知你年龄几何,家中孩子多大了?” 陈修听到这个问题有些愣了愣,不好意思的回答道:“学生七十有三,家里面还没有娶妻,更没有孩子。” 他的话一出来,大殿上的人都啧啧称奇,眼光若有若无的飘向他,没想到这人年龄这么大,居然为了读书迟迟未娶妻。 当皇上的大多有个爱好,就是给人赐婚做媒,赵构听到他的经历这么奇特,不免动了心思,想到后宫里面有许多没有放出去嫁人的宫女,于是就挑了个给陈修做了媒。 这让陈修惊讶不已,没想到自己当了探花郎还能得个老婆,连忙跪下谢恩。很快宫中一位施姓宫女带着皇上赏赐的嫁妆嫁到了陈家,垂垂老矣的陈修终于过上了有人陪伴的日子。 这个白发探花郎的故事传到宫外后,引来了不少人的讨论,娶妻生子是人生大事,没想到居然有人为了好好学习,不想分心,连媳妇都没娶,幸好有皇帝做媒,不然的话他这个年龄还真不好找老婆勒。 参考来源:南宋绍兴八年殿试探花陈修 中国孔庙网
在风波亭时间,包拯为什么不救岳飞?一起来探讨一下其中的隐情。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