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6月16日,医生按照罗健夫的遗愿剖开了这位科学家的遗体,结果发现他周身布满了癌肿,胸腔里的肿瘤已经长的比心脏还要大。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罗健夫的身体其实已经相当不好了,他经常浑身疼的站不起来,却咬牙不发,默默承受着这份疼痛。 对于罗健夫来说,他早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疼痛。 1959年,从大学毕业之后,罗健夫就投身到了电子技术的研究中,微电子技术当时在国内的研究并不算多,要想在这条路上摸索出成果,十分困难。 罗健夫从1965年开始研究,曾经和北京电机厂展开过合作,然后自学了一系列相关课程,始终没有放弃过这方面的研究。 为了科技的发展,他化身工作狂魔,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 只要在实验室中,罗健夫就仿佛忘了时间,经常忙起来一整天都不吃饭。 有时候实在感觉饿了,就拿着一块馒头啃,没有油盐,甚至连馒头也是生冷的,时间一久,罗健夫就经常胃疼。 可是他没有将这当一回事,每次都是忍忍就过去了,几乎从来没有对外人说过。 有时候工作的太晚了,罗健夫就直接在实验室的地板上打个地铺,就地休息,第二天一早起床接着干。 罗健夫热爱国家,热爱工作,他几乎将自己全部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工作,很少给自己留下休息的时间。 也正因此,他在1972年的时候研制出了图形发生器,这是我国第一台图形发生器,对我国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这让罗建福备受鼓舞,他在工作上的研究越发努力,可是在科技发展的同时,罗健夫的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差。 他时常感觉头晕眼花,同事经常劝他到医院中检查一番,可是为了手中的工作,罗健夫拒绝了。 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的大部分积蓄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只留下一部分足以维持家庭生计的,以至于有一段时间,他的同事们经常说他“抠门”,可是罗健夫知道,他们只是希望自己能够更爱惜身体而已。 后来罗健夫时常感觉身体疼痛,但他仍旧没有当回事,只是吃一些简单的止疼药,就继续埋头工作了,殊不知,此时癌细胞已经在他身体内逐渐生根发芽。 可以说,后几年的工作推进,完全是罗健夫燃烧自己的生命才得以完成的。 在研究第三台图形发生器的时候,罗健夫被确诊了癌症,他的家人对此痛心不已,希望他能够停下来好好养病。 可罗健夫却觉得,自己的人生也许时间不多了,更需要尽快完成工作,否则这件事将会成为自己一生的遗憾。 于是罗健夫不顾家人和同事的反对,再次投身进了忙碌的实验工作中。 1982年,47岁的罗健夫还是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一直希望能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继续为国家做些什么,于是罗健夫主动捐献了自己的遗体,用来研究癌症的治疗。 当医生按照他的遗愿,剖开他的身体之后,顿时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随即竟然落下了眼泪。 他的胸腔中有一块硕大的肿瘤,比心脏都还要大,难以想象罗健夫生前究竟忍受着怎样的痛苦在工作。 而他却凭借自己坚定的意志,每次都紧咬牙关,几乎从来不喊疼,即便疼的满身大汗,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工作。 这样的精神让人尤为钦佩。 在罗健夫离世一年后,国务院亲自下达指令,授予罗健夫“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 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为国为民”这句话,他的事迹也值得所有人尊敬。 (百度百科:罗健夫:知识分子的楷模2019年09月10日14:54来源:新华网)
100个都不到,那岂不是许愿了吗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