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6月12日,光学家蒋筑英出差前,妻子路长琴叮嘱他,一定要在女儿生日前赶

赢梯说事 2025-02-18 17:56:33

1982年6月12日,光学家蒋筑英出差前,妻子路长琴叮嘱他,一定要在女儿生日前赶回来,儿子也期待着爸爸给他带回来一支自动铅笔,可他却长叹了一口气…… “爸爸,过几天你会回来的吧?”1982年,年幼的儿子围在蒋筑英旁边,如同一个不停歇的小喇叭一样,朝蒋筑英问东问西。 “你放心吧,等你生日那天,爸爸保准会回来的。” 路长琴在一边满脸笑意地看着父女两人的互动,时不时叮嘱道:“别忘了带上你的药。” 收拾好东西后,蒋筑英准备出发了,看着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他满眼不舍,却还是紧了紧背上的背包,道:“你们在家里好好的,等着我回来。” “可别忘了,你说要给儿子带个自动铅笔。” 上世纪八十年代,自动铅笔还是个稀罕东西,蒋筑英的儿子已经期待这件礼物很久了。 告别了亲人之后,蒋筑英不由得叹了口气,此次自己恐怕又要失约了。 蒋筑英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一直致力于光学方面的研究,曾经在1965年和自己的研究小组建立了中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为中国的光学研究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而这次出差,是为了一项国家级的保密项目,也就是验收X射线天文望远镜等。 当时中国在光学方面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而蒋筑英等人可以说是中国光学研究的奠基人,国家未来光学方面的研究的希望,几乎全部集中在他们身上。 蒋筑英刚到成都,很快就进入了工作模式。 他经常一研究就研究到深夜,为了解决研究途中遇到的问题,蒋筑英会用公式一遍遍推算,或者是在实验室中一次次进行实验。 长时间的工作让蒋筑英的身体频频“报警”,甚至出现了昏厥。 可为了研究,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医,结果就是因为这个疏忽,造成了一出无法挽回的悲剧。 一天早上,蒋筑英工作的时候,总是感觉昏昏沉沉的,刚开始他还以为是自己没睡好,所以注意力不集中。 于是蒋筑英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没想到不久之后情况反而更加严重了,他逐渐失去意识,昏倒在了办公室中。 尽管同事们第一时间将蒋筑英送到了医院,可是蒋筑英的身体状况还是持续恶化,一番抢救之后,医生无奈摇头,表示已经无力回天。 在临终之时,蒋筑英嘴里还一直不停地念叨着:“笔,自动……铅笔。” 没有人知道蒋筑英什么意思,除了他的家人。 此时距离蒋筑英到这里工作才不到4天时间,他的离去让整个研究小组的情绪都变得异常低落,曾经朝夕相伴的同事就这么离去,每个人心中都像是坠着一块石头一样。 路长琴收到消息后,急匆匆赶到医院,却还是没能见到丈夫最后一面,等她赶到后,只看到丈夫冷冰冰的遗体。 “孩子们都还等着你回家呢,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呢?”路长琴轻轻握住丈夫的手,却只感受到了一阵冰凉。 此时的她不得不接受丈夫离去的事实,失声痛哭起来,而那两个可怜的孩子,再也没能等到父亲的赴约和礼物。 幸运的是,由于蒋筑英之前的研究成果仍在,所以这项研究很快就取得了成功。 尽管没能亲眼看到这个时刻的到来,但是对于蒋筑英来说,这同样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那份未能送达的礼物,也会以另一种形式,永远陪伴着他的孩子们。 (金台资讯2021.12.9《蒋筑英》)

0 阅读:40
赢梯说事

赢梯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