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重庆一名36岁的单身汉在山间拾得一名女婴,匆匆抱回家中抚养。数年后,一对衣着体面的夫妇突然寻来,紧紧搂住女孩泪如雨下:"孩子,是我们亏欠了你,随我们回家吧!" 【消息源自:浙江电视台《追梦人生》栏目2013年春季特辑、忠县地方志办公室民生档案1990-2012年辑录、重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优秀毕业生论文集2019年卷、凉水村脱贫攻坚纪实材料2015年版】 邓和平攥着半袋苞谷面往家走时,山坳里的风正扯着他补丁摞补丁的裤腿。凉水村的老光棍们常蹲在村口石磨旁打趣:"三十好几还讨不着婆娘,不如把东头王寡妇家母猪接回来过日子。"他没理会这些闲话,肩上压着中风的老爹、肺痨的老娘,还有个只会傻笑的弟弟。 草垛里那团蠕动的小包袱让他僵在原地。棉布裹着的女婴脖颈泛着朱砂痣,皱巴巴的纸条被露水洇得字迹模糊,勉强能辨出"壬申年冬月初七"。他盯着那排生辰八字,突然想起昨儿弟弟把最后半碗糊糊扣在炕上的场景。 "哥,这娃哭得比咱家驴还响。"弟弟蹲在门槛上啃生红薯,歪头看邓和平用竹篾编摇篮。老母亲从炕头摸出陪嫁的银镯子,颤巍巍往女婴襁褓里塞:"叫雪凤吧,凤凰命硬。" 粮站的麻袋压得邓和平直不起腰,裤兜里却总揣着块烤红薯——那是给雪凤留的课间餐。小丫头五岁就晓得踩着板凳煮猪草,有回把手指烫出泡,硬是咬着破布条不吭声。"爸,你看我算的对不?"煤油灯下,她举着写满算术题的烟盒纸,眼睛亮得像是把星星揉碎了撒进去。 暴雨冲垮土墙那夜,爷俩蜷在塑料布底下听雨打瓦片。雪凤突然摸出张"三好学生"奖状往漏风的棚壁上贴:"等攒够二十张,咱家就不漏雨了。"这话被路过的货郎听见,第二天全村都管他们叫"状元户"。 黑色轿车碾过村道积水那天,邓和平正在院里劈柴。穿呢子大衣的女人扑上来要抱雪凤,袖口露出截红绳系着的银锁。"当年实在是..."男人掏存折的手抖得像风里的枯叶,律师公文包里掉出沓鉴定报告。 "三叔公您给评评理!"村委会的条凳上,雪凤把调解书拍得啪啪响:"他们说要给三千块,三千块能买多少摔炮?能换我爸少咳半宿不?"调解员老李头后来跟文书嘀咕:"这丫头攥笔的架势,活像攥着把杀猪刀。" 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被撕成四瓣时,邓和平咳得扶不住门框。雪凤把碎纸片撒进灶膛:"市里艺校招舞蹈生,管吃住还有补助。"她没说的是,面试跳的那支舞,其实是模仿父亲瘸着腿追猪崽的步子。 演播厅的追光灯烤得人发晕,雪凤攥着话筒的手心全是汗。"我们想要台制氧机。"这话让台下举着捐款牌的企业家们愣住,倒是角落里的清洁工大妈先抹了眼泪。二十万善款到账那天,邓和平蹲在邮局门口抽完半包丰收烟。 如今村里那座贴着白瓷砖的小楼前,总停着辆印"爱心医疗"的面包车。雪凤带学生排练儿童剧时,道具堆里永远摆着件蓑衣。"邓老师,这破斗篷咋老不扔啊?"有孩子问。她捻着蓑草间半截银锁笑而不答。 去年腊月给五保户送年货,雪凤撞见生母在村口徘徊。"姨,喝碗醪糟暖暖。"她递过去的粗瓷碗沿有道裂纹,正对着对方脖颈那颗朱砂痣。两个女人对着山雾喝甜汤,谁都没提二十三年前那个霜晨。
重庆一男子的妻子离世之后,8年间,他不怎么与岳母来往,他却突然得知,岳母离世后,
【87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