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多位高管调整小米汽车人事调整情况梳理来了。现在看,小米汽车是摆好了“4

品俭 2025-02-17 16:25:37

小米汽车多位高管调整 小米汽车人事调整情况梳理来了。

现在看,小米汽车是摆好了“4-3-3阵型”,攻防兼备。

在“前场”,他们组成了制造-供应链-产品铁三角,于立国(制造端)、黄振宇(供应链)、于锴(产品端)形成闭环能力。

在“中场”,利用互联网基因渗透,稳住用户,刘黎代表的MIUI团队与于锴的蔚来经验形成了智能座舱双保险。

而在“后场”,也有足够的危机应对储备,团队覆盖芯片短缺(黄振宇)、工厂爬坡(于立国)、软件定义汽车(于锴/刘黎)等关键节点都有人。

雷军作为“守门员”,以上核心人员均直接向集团 CEO、汽车部总裁雷军汇报。

为啥这么说,我把几位关键人物的情况整理后,一目了然:

1、于立国

核心职位:汽车部副总裁

分管职位:智能制造部、工厂、体系运营部

历史职位:汽车部副总裁

重要工作经历:曾任北汽集团战略规划负责人(2014-2021),主导北汽新能源品牌极狐(ARCFOX)的孵化,参与北汽与华为合作的HI模式智能汽车项目。

工作强项:新品牌孵化经验,从0到1打造高端新能源品牌;制造体系搭建,熟悉整车工厂规划与智能制造流程;跨界资源整合,推动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合作。

2、黄振宇

核心职位:汽车部副总裁

兼任职位:供应链部总经理、质量部总经理

历史职位:汽车部副总裁,兼任供应链部总经理、质量部总经理

重要工作经历:小米生态链早期成员,曾负责小米智能硬件供应链管理(2015-2020),参与过小米手机海外供应链体系建设。

工作强项:全链路供应链管理水平高,善于平衡成本、质量与交付效率;质量体系构建能力强,善于小米式"极致性价比"品控方法论;善于全球化资源调配,出色应对芯片短缺等供应链危机。

3、于锴

核心职位:产品部总经理

历史职位:负责座舱方面筹备工作

重要工作经历:原蔚来汽车座舱系统负责人(2017-2021),主导NOMI交互系统开发;曾任职德尔福(现安波福)车联网事业部(2013-2017);腾讯车联产品经理背景(2010-2013)。

工作强项:在智能座舱产品化、用户场景定义、技术商业化落地方面经验丰富。

4、刘黎

核心职位:智能座舱与 App 部总经理

重要工作经历:小米MIUI系统核心架构师

(2014-2020),主导MIUI for Car系统开发;前魅族Flyme Auto团队技术负责人(2010-2014);具有安卓底层系统开发背景。

工作强项:在移动生态移植、跨端协同开发、数据驱动迭代方面经验丰富。

0 阅读:9
品俭

品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