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李玉琴来到抚顺战犯管理所探望溥仪,殊不知,正是这次探望,让她坚定了自己要与溥仪离婚的决心。
在日本侵略者的威逼利诱下,溥仪被软禁在北平,渐渐地陷入了孤立与无助。
日本政府早已看中了这个名义上的皇帝,计划通过他来操控满洲,建立一个伪满洲国。为了顺利实现这一目标,日本策划了多次与溥仪的接触,软磨硬泡,逐步消磨了他内心的抵抗。
在日本人不断诱导下,他逐渐接受了这个“傀儡皇帝”的身份,认为自己依然能够享有权力,依然是那个指点江山、威风八面的清朝皇帝。
为了满足自己对皇权的幻想和私欲,溥仪提出了要求:他希望能够按照古代皇帝的标准,享有三妻四妾的权利。
日本人面对溥仪的要求,暗自窃笑。
他们知道,溥仪不过是一个被操控的傀儡,能够让他自认为拥有皇帝的尊严,足以让他更好地为日本人效劳。于是,溥仪的要求被日本方面默许,他的后宫制度得以重建。
一天,日本方面提供了一些女孩子的照片,都是年轻、貌美的女子。
溥仪端坐在厅堂,面对这些照片,他眼神冷漠、心不在焉,当他看到李玉琴的照片时,眼中不由得闪过一丝不同寻常的光芒。
李玉琴是一位来自东北的年轻女学生,眼睛清澈、气质不俗。
尽管她的容貌与溥仪脑海中往常宫廷妃子的形象有所差距,但她清新的气质和温婉的眼神,令他产生了某种莫名的吸引力。于是,他挑选了她。
李玉琴被带到了溥仪的住处,那时她并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什么。她原本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年轻女学生,渴望接受教育,追求自由与独立。
她的家人因无法拒绝日本的压力,将她送到了溥仪面前。刚开始时,她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将从此成为一名被囚禁在豪华宫殿中的妃子。
当李玉琴第一次面对溥仪时,她几乎崩溃了。眼前的这个人并不是她想象中的威严帝王,而是一个身着华服、满脸病态的傀儡。
他的目光冷漠而空洞,看似无欲无求。溥仪本能地感觉到李玉琴的忐忑不安和对这场荒诞命运的无力反抗,但他没有表现出一丝怜悯,反而因为她的惊恐而产生了一丝优越感。
溥仪的目光很快落在李玉琴的大脚上,这在他眼中,竟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带着些许的恶心。
他的心中瞬间升起了自卑和对这种“粗俗”之物的嫌弃,但又因为她是他新选的妃子,不得不将这些不悦压下。
他冷冷地命令她按照宫中的规矩行事,并且要求她严格遵守这些他自己所编制的宫规。
他要求李玉琴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包括起居作息、衣着穿戴、言行举止等,甚至要求她不允许与任何宫中其他女子接触,以保证她的“独占”地位。
每当溥仪命令李玉琴时,他总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语气,好像她是一个完全没有自主性的存在。李玉琴尽管心中充满不甘和反感,但她知道自己没有退路。
她曾经挣扎过,尝试向外界求助,但发现自己的努力几乎是徒劳的。她只能强忍心中的屈辱,机械地遵循溥仪的命令,尽量让自己在这个压抑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溥仪则在每天的生活中继续维持着他的傀儡皇帝身份,时而会因为李玉琴的“失礼”而愤怒,时而则因为她的“顺从”而感到自满。
在这个扭曲的宫廷中,李玉琴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孤独和压抑,后来溥仪被抓进了监狱,李玉琴才得到解脱。
有一天,李玉琴接到了一个消息——溥仪的监禁即将结束,她可以前往抚顺战犯管理所探望他。十年来,她与溥仪的联系早已断绝。她思考了许久,最终决定去见他。
当她来到监狱,面对面站在溥仪面前时,溥仪依旧坐得笔直,身着拘束的囚服,他的眼神冷漠,毫不关心她的到来。
李玉琴试图开口与他交谈,却被他那冷漠的态度震撼了。溥仪依旧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地指责她,语气里充满了命令式的指挥,仿佛她依然是他的宫廷妃子,永远不得超越的存在。
那一刻,李玉琴终于明白了,溥仪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她,无论是当初在宫中,还是现在在监狱里,他始终把她当作一个“附属品”来管理。
这种冷漠与距离,让她彻底放下了曾经的所有执念。她内心涌起一股坚定的决心——与这个男人彻底断绝关系,离婚,彻底摆脱这段没有未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