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郁达夫玩的特别花,但是有一说一,人家的抗战事迹是真的牛逼。这个事迹其实充满了很多巧合和倒霉,而他的应对方式也让人拍案叫绝。但这一系列的遭遇,也直接导致了郁达夫在日本投降后,依然不明不白的被杀。
郁达夫在新加坡的时候,感觉快要陷落,就跑去了印尼苏门答腊岛的一个小镇上。同去的还有很多朋友,大家为了不被日本人认出来,每个人都改名换姓,终于平安到达。
但是到了之后发现,这边早就沦陷在日本人手里了!这下是直接进了虎口了。咋办呢?想来想去,郁达夫决定去找当地的一个华侨领袖蔡承达寻求帮助。
没想到这个蔡承达自身难保,一堆日本兵正在他家盘问。但是蔡承达不懂日语,只会说当地语言和闽南话,日本兵和他无法交流。结果郁达夫一来,蔡承达赶紧拉他来当翻译。当然了,他当时的身份是生意人“赵廉”。
日本宪兵队一看“赵廉”日语如此流利,很高兴,就请他做翻译。虽然郁达夫百般推辞,但是日本人大家懂的,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这避祸避到旋风中央了....
郁达夫可是新加坡文化抗战的领导人,这要是身份暴露就完犊子了,于是他专门打造“不会喝酒应酬”的人设,就是担心哪天酒后吐真言把自己身份泄密了。除此以外,他还打造了“超级有钱的生意人”的形象,坚称自己是酒厂老板,为了“大日本帝国”效力荣幸的很,不要工钱。这让日本兵很高兴,放松了警惕。
不过他倒是确实和胡愈之、张楚琨等人开了一个酒厂,以这个实体庇护了很多抗战宣传人员。刚开始是纯赔钱的,但是郁达夫开发了两款对日本人来说很对口的酒,于是日本兵频繁前来购买,生意顿时火了起来...
人设成真了...
日本人一看,你这么有钱还单身,不科学啊!我给你介绍对象吧!郁达夫害怕日本人怀疑,更害怕塞给自己一个日本媳妇,就赶紧娶了最后一任妻子,还邀请日本人来婚礼,并在婚书上写上了自己的化名“赵廉”。
他这么努力的立人设,并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他本着“来都来了”的精神,化坏事为好事,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和日本人的信任,救了很多人。
有一次,日本人偶然找到一个印尼抗日组织,但是当时并不知道是抗日组织,只找到一份捐款人名单,就让郁达夫看是啥意思。予答复说,这帮穷鬼,放高利贷呢!于是日本兵觉得没啥卵用,扬长而去。就连印尼人民,也受过郁达夫的关照。当日本兵审问印尼人的时候,郁达夫就故意把印尼人的供词翻译的乱七八糟,避重就轻,以减轻罪责。至于他帮助过的华侨和中国人,那更是数不胜数。
啊?你问他为啥能给印尼人翻译?他是个语言天才, 英语、日语、马来语、德语、法语和荷兰语均十分流利。印尼当时是荷兰殖民地,说荷兰语和英语的很多。而日语更别提了,郁达夫在日本文学界,那都算响当当....
郁达夫一共当了7个月翻译,期间没有一个中国人被杀害,就连被拘禁的中国人,也被他想了各种办法搞出去了....
他一面贿赂日本人,让日本人对他放心,一面用自己的大商人身份,通过酒厂庇护抗日同胞,后来由于酒厂不够大,甚至还开了肥皂厂和造纸厂....
后来郁达夫实在是不想给日本人当翻译,还假装成肺结核,贿赂日本医生搞到了病假证明,开始泡病假。但是他依然很难摆脱和日本人的应酬,果不其然,他其实早就就被日本宪兵队里面一个汉奸认出了。但是这个汉奸并没有告发他,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俩人又没仇,犯不上,所以就这么相安无事了一段时间。
后来有一次,这位汉奸想娶一个华侨商人的女儿,让郁达夫去做媒。但是郁达夫一到人家家里发现别人已经订婚了,于是回来告诉这个汉奸,咱要不算了吧。然而这个汉奸觉得,订婚算个P,有日本人撑腰,你不会给她搅黄了?我看你就是对我有意见不肯给我办事!
然后他越想越气,就去告发了郁达夫。
其实刚开始日本人也没有完全确定,毕竟这个“赵廉”看起来是个社会名流,对日本又很友好,所以还花了一段时间调查。然而郁达夫这段时间光安排别人跑路,自己根本不跑。他说:
“我是躲避不了的,最近日本宪兵每天到我家里来闲谈喝酒,虽然没有说穿,显然我已经被监视。我是逃不了的,索性不动声色,等事情爆发了再做打算。但你们应该先行离开,不然,事情就会牵连的更大。”
经过他的周旋,朋友们都离开了印尼。
1944年八月,日本人确认了他的身份,直呼他“郁先生”,但依然只是把他看管起来,并没有对他采取行动。这是因为郁达夫在中日两国文学界,都享有盛誉,而且民望极高,杀了他会引起公愤。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时候日本也有点不行了。所以他的身份并没有那么多人知道,表面上他依然还在经营酒厂,和以前一样。
在1945年初,郁达夫曾经写下了这样一封遗嘱:
“余年已五十四岁,即今死去,亦享中寿。天有不测风云,每年岁首,例作遗言,以防万一。自改业经商以来,时将八载,所得盈余,尽施之友人亲属之贫困者,故积贮无多。统计目前现金,约存两百余盾;家中财产,约值三万余盾。“丹戎宝”有住宅草舍一及地一方,长百二十米,宽二十五米达,共一万四千余盾。凡此等产业及现款金银器具等,当统由妻何丽有及子大雅与其弟或妹(尚未出生)分掌。纸厂及“齐家坡”股款等,因未定,故不算。国内财产,有杭州官场弄住宅一所,藏书五百万卷,经此大乱,殊不知其存否。国内尚有子三:飞、云、均,虽无遗产,料已长大成人。地隔数千里,欲问讯亦未由己也。余以笔名录之著作,凡十余种,迄今十余年来,版税一文未取,若有人代为向出版该书之上海北新书局交涉,则三子之在国内者,犹可得数万元。然此乃未知之数,非确定财产,故不必书。——乙酉年元旦。”
到这儿,郁达夫还想着隐瞒自己的身份,比如把自己54岁说成49岁。毕竟知道他身份的人并不多,如果运气好都死了,那不就没事了?
到了8月15日,广播里传来了大家都懂的声音,印尼的日军乱作一团,但都拒绝投降,甚至还依然荷枪实弹进行进行巡逻。为啥呢?
因为荷兰弹压不了印尼独立势力,就和英国商量好了,让日本人再“代管”一段时间,于是日本人又过了一年才撤。
说回郁达夫,日本投降后两周,他正在家里和朋友闲聊的时候,突然闯入一个年轻人,操着印尼语,让郁达夫借一步说话。俩人说了几句后,郁达夫回来跟朋友说,自己要离开一会。因为他还穿着睡衣和拖鞋,估计他认为自己会很快回来。
这就是他说过的最后一句话。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他。
次日清晨,他的幼女出生。
一年后,他的朋友胡愈之在新加坡收到印尼方面的消息,说郁达夫已经于一年前被日本宪兵杀害,尸体埋在巴素附近的荒郊之中。被害者还有许多欧洲人,但从后来的审讯记录中,根本找不到郁达夫/赵廉的名字,再附近也没有找到郁达夫的遗骸。
1952年,“失踪”的郁达夫被追认为烈士。其实这时候大家都清楚,郁达夫一定是遇害了,但是很难确定到底是不是日本人杀了他,或者说,没有十足的证据。
直到1985年,一位日本学者通过长期的研究和走访,找到了当年杀害下令杀害郁达夫的日本宪兵班长。这名宪兵班长把当时的情况和盘托出,终于确定了郁达夫被日本人杀害的事实。
到这时,这位烈士的结局,才总算有了确定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