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为,那位“不给他开门的”夫人胡絜青,和老舍(图1)之间是类似包办婚姻,

西门大妈啊 2025-02-12 15:27:44

很多人都以为,那位“不给他开门的”夫人胡絜青,和老舍(图1)之间是类似包办婚姻,或者至少是感情基础比较薄弱的。但其实完全不是,胡絜青和他几乎是完全自由恋爱,而且受到了各方的祝福。

胡絜青(图2)比老舍小6岁,也是满族正红旗人,在师范大学念书国文系的时候,语言学家罗常培是胡絜青兄弟的朋友,经常去她家玩。正好老舍从伦敦回国,就跟胡母说这个人很好,很有潜力。胡母也非常高兴,就托朋友们经常安排胡絜青和老舍见面。俩人逐渐互生情愫,走到了一起。但是胡絜青可能是出于少女的矜持,可能是早就看出来老舍没那么靠谱,迟迟没有答应婚约,于是老舍给她立了保证书:

第一,要能受苦,能吃窝头,如果天天想坐汽车就别找我;

第二,要能刻苦,学一门专长;

第三,不许吵架,夫妻和和睦睦过日子。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文人啥脑回路,第一条我看了就想跑,但是胡母居然觉得这个男人靠谱,跟他在一起一定会幸福,疯狂劝说女儿跟他在一起。而且老舍还表明了,自己是基督徒,以后一定是一夫一妻,绝不可能纳妾,那不是违反信仰吗?于是胡絜青终于同意了老舍的求婚,并在毕业后立刻结了婚(图3)。

婚后胡絜青就跟着老舍去了济南,在中学里教书,两人此时应该说相敬如宾,感情不错。到第三个孩子出生后,老舍决定南下武汉,主持文艺界抗日工作。胡絜青此时刚生下孩子,正是最虚弱的时候,心里肯定是不舍得丈夫离开的,但是她深明大义,一心支持丈夫的事业。

只是老舍一走,家里只有胡絜青一个人赚钱,还要照顾三个孩子和年迈的婆婆,这操劳程度可想而知。但是她怕丈夫担心,一直报喜不报忧,自己一个人扛下来了。她想的都是,要支持丈夫的抗战文艺事业,不能让丈夫分心。

然而她丈夫老舍,却在在武汉主持抗日工作期间,和比自己小17岁的女秘书赵清阁(图4)搞到了一起,而且不只是偶然出轨,是公开的同居了。武汉沦陷后,老舍去重庆第一时间,也是把赵清阁而不是自己的妻子儿女接到重庆。

胡絜青不傻,她在婆婆去世后料理完丧事,就带着三个孩子前往重庆找丈夫。抗战年代,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小孩子,一路奔波,甚至中间还要躲避敌军和土匪,步行了五十天从北京到重庆,这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我都不敢想...

等到了重庆,老舍第一反应是啥?

老舍说,你们娘仨先在旅馆住几天。为啥?当然是抹去情妇的痕迹啊!

不得不说他手脚够慢的,让妻子儿女在旅馆住了20天,才将将收拾完。

胡絜青哪里会不知道老舍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只是她看在三个孩子的份上,忍了下来,也没有大闹,希望丈夫迷途知返。

然后发生了一件事,把赵清阁劝退了。啥事呢?

胡絜青怀孕了!

你就说老舍渣不渣吧...

赵清阁也不干了,他说你得给我一个说法,要么离婚要么咱俩再见。老舍说我爱你但是我夫人刚生了第四个孩子(图5)....

你听听这是人话吗?

赵清阁一气之下就去了上海。 老舍思来想去,还是割舍不下情人,于是又追到了上海,然后胡絜青怀着孕跑到上海磨破了嘴皮子,终于把老舍拉回了家庭。

结果到了1946年,老舍又去美国了,没带老婆孩子。在美国期间,他突然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联系赵清阁,说自己已经在马尼拉买了房子,邀请赵清阁和自己一起过去同居。但是全文媒没提老婆孩子咋办,也没说要离婚。

赵清阁当然没答应,你当我啥啊?然后就回国了。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各种写信劝老舍回来,各种大佬都下场了,最后还是赵清阁的信起了作用。老舍本来一回来就联系赵清阁,想要和她双宿双飞,但是一回来就被冠上了“人民艺术家”。好处是他梦寐以求的权利和地位都有了,待遇好的一笔,坏处是这时候你好意思抛妻弃子?

于是赵清阁回了一句:你死远一点....

哦不对,文化人不能这么说话,人家说的是: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到了59年,赵清阁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找老舍寻求帮助。老舍二话不说,给了800元,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而之后每年赵清阁过生日,老舍都会托人送一首自己为她写的诗。

胡絜青的感觉 我估计比吃了苍蝇都难受。

也难怪老舍曾经透露过要轻生的念头,胡絜青表示你爱死不死关我啥事...

赵清阁也因此终身未嫁,据说她「晨昏一炷香,遥祭三十年」,一直到1999年去世(图6)。

我感觉无论是按照封建还是现代道德,这都算渣的很彻底了....

0 阅读:6
西门大妈啊

西门大妈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