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探1900中的真实历史故事
在电影《唐探1900》中,王宝强被设定为一个华工的儿子,因为父亲在修建铁路的时候被炸死,因此被路过的印第安部落首领收养,从而成为一个“华裔印第安人”。虽然电影这么设定应该是通过王宝强的印第安扮相和许多反差萌给观众在春节带来欢乐,但如果你对印第安人的历史有所了解,就能一眼看出这背后的隐喻:
印第安儿童的“被收养”历史
19世纪,美国白人以残酷的方式驱逐或杀死印第安人后,发现原住民依然没有停止反抗,而且人口数量还在稳步增长,于是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种更加隐蔽而毒辣的方式,来永久的消解这种威胁:文化同化。
其实早在建国之初,华盛顿就主张用文化同化来减少和印第安人的冲突。后来杰斐逊把这部分主张进一步发展,引导印第安人放弃本来的狩猎生活方式,让他们觉得不需要那么多土地,从而把土地让出来,同时也积极引导印第安儿童进入白人的学校。
但是印第安家庭的传统根深蒂固,白人慢慢发现,仅仅通过上学这几个小时,能教会印第安儿童英文、算数和阅读,但是根本无法彻底改变印第安儿童的文化认同。这就好比中国人上国际学校,但是回到家里依然说中文、吃中餐、过中国式生活,不会因为上学用的是英文就觉得自己是外国人了。于是白人觉得,光靠这种学校教育不行,还得有家庭教育,让印第安儿童从传统的习俗中彻底“脱离”,成为“非印第安人”。
1879年,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成立了第一座印第安寄宿学校。这所学校的创始人是在西进运动中屠杀无数印第安人的理查德·普拉特上校,他的口号是“杀死印第安人,拯救人类”。
就这么一个人,给印第安儿童开了寄宿学校,这真是地狱笑话了。
在这个寄宿学校里面,儿童们被要求完全放弃母语和传统文化,只允许说英文、吃白人的西餐、穿西式衣服、接受军事化训练。任何印第安传统元素都不允许出现在学校里。
卡莱尔的模式被验证“成功”后,全国雨后春笋般出现了400多所印第安寄宿学校。而这些学校的生源来源非常特殊:
由政府从父母手里抢
1891年,美国国会授权印第安事务专员制定并强制执行儿童入学规定,说白了就是这些史密斯专员可以直接命令父母把孩子送去寄宿学校,如果父母拒绝,政府就不给发口粮,这对于被赶到“保留地”完全没有工作机会的印第安人家庭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但是反抗的人也不是没有。就拿电影来说,王宝强的口头禅kachina(类似“我的神啊”)来自霍皮部落,这个部落的首领们团结起来,不让孩子被送去寄宿学校和父母分离,结果直接被军队进驻抢走孩子,首领们也被关押在监狱中长达一年。
为什么父母如此抗拒把孩子送去寄宿学校?因为这可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每周回家的寄宿学校。孩子们送进来之后,不允许使用母语,也不允许留印第安传统的发型,更不允许穿印第安传统服饰。甚至连名字都要被抹除掉,每个儿童只能从一百多个英文名字里面选一个作为自己的代号。他们被教授要为印第安文化感到羞耻。最重要的是,为了确保他们被“文明化”,他们在接下来长达五六年的时间,都不被允许和家人相见。
这哪个父母受得了?
为了确保洗脑效果,这些寄宿学校一般都在离印第安部落几百公里之外。有些父母实在思念孩子,会偷偷跑到学校外面扎营,虽然看不到孩子,但是心理上感觉能离孩子也近了一点...
那这些被带走的孩子,得到好好的对待了吗?那怎么可能!
为了严厉惩罚“不文明”的学生,印第安学校的体罚可谓花样百出。比如说了母语会被打到皮开肉绽,做了“不文明”的行为会被命令光着上身从排成两列的同学中依次穿过,以打到羞辱的目的。其他的管理人员(主要是教士和修女)更是对学生们随意打骂甚至性侵。
而即便是白人鼓吹的“文明教育”,这些孩子们也没有机会接受太多,而是被寄宿学校以“校务”的名义集体出卖为廉价劳动力。女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被派出去给白人家庭洗衣做饭缝纫,而男孩子居然会被派去林场或者木材厂从事重体力劳动。而这些工作的收入,自然是都归学校啦~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睡眠时间被剥夺,更不要说学习了,每天疲惫不堪,基本的健康水平都难以得到保证。
说到这儿,住宿条件差、营养不良、卫生条件糟糕好像也不是啥稀奇事了....每次传染病都会带走好多孩子,还有其他死安全事故和营养不良的情况,这就导致了经常送进去还是个活蹦乱跳的孩子,送回家的时候就是一具尸体了。更多的则是找个地方随便埋了。有的因为记录缺失,甚至不知道埋的是谁。
有统计显示,在一百多年的“寄宿学校”历史中,至少有40000名印第安儿童死亡。
1928年,寄宿学校的暴行被公之于众,美国政府立刻做出反应,着手关闭这些寄宿学校。你以为他是良心发现?
完全不是!因为此时正是大萧条时期,孩子们做工机会不多,学校依赖政府拨款,政府没钱呀!可不要关闭吗!
但是你以为他们就放弃同化印第安人了?那不能够啊!寄宿学校是关闭了,但是美国政府打着“照顾那些被遗忘的儿童”的旗号,强行从原住民父母手里抢走儿童,交给白人家庭抚养。
喂喂,人家不是孤儿啊!
那段时间,每个原住民家庭最害怕的,就是“社会工作者”上门。每个印第安儿童的童年阴影,就是社工上门的时候,父母把他们藏在柜子里,以防被社工以各种各样神奇的理由发现抢走。这些理由包括但不限于“忽视儿童”“不适合做父母”“居住空间过小”等...
而被夺走后的孩子,在新的家庭往往难以适应,但即便如此,他们的亲生父母也不允许去探望,而是被告知“孩子过得很好,你们不要去打扰”。甚至在印第安妇女怀孕期间,福利院就反反复复骚扰,各种施加压力和花样百出的话术,诱导她将孩子出生后交给别人抚养,说是“为了孩子好”。
在1960年代,大约四分之一的土著儿童被迫与家人分开。
直到1978年,美国终于出台《印地安儿童福利法案》,限制了这种做法。但对于这些印第安家庭和儿童造成的伤害,却永远无法弥补了。
2024年10月25日,时任美国总统拜登在亚利桑那州参加原住民社区活动时,首次以总统身份,为当年美国政府强迫原住民儿童进入寄宿学校向美洲原住民正式道歉。
然而这看起来更像是一次不怎么成功的政治作秀。
图片为某印第安寄宿学校附近儿童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