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探1900中的真实历史故事
在《唐探1900》中,费洋古对洋人说处的那一长串头衔,全文我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
大清国满洲镶黄旗,尚虞备用处协理事务头等侍卫,粘竿长头等侍卫,兼冲长兼充掌翊卫扈从事,赏穿黄马褂,钮祜禄氏费洋古。
这个头衔我们挨个拆开来看~
满洲镶黄旗:清代中后期地位最高的一旗,由皇帝亲自担任旗主。慈禧原本是下五旗之镶蓝旗,成为太后之后,把自己家族抬成了上三旗之镶黄旗,可见这里面还是区别挺大的,要不何必费这个事。
尚虞备用处:就是传说中的粘竿处,原称“侍卫班”。最早是负责负责皇帝出巡之时之侍卫和一些出巡庶务的机构,长官称为“尚虞备用处管理大臣”。因为皇帝当时一天到晚跑出去,不是去圆明园就是去打猎,所以粘竿处实际上负责了很多皇帝日常生活的乱七八糟杂事,和皇帝走得很近,自然受到信任。
到心胸开阔的雍正上台后,这些他很信任的人就承担了一部分情报工作,相当于让保姆、保洁、保安什么的刺探业主有没有包小三藏私房钱。这个活大家懂的,搞着搞着情报就搞成执行了,所以后来粘竿处也慢慢演变成“东厂”或者锦衣卫一样的机构,负责一些不太好说的秘密工作。清代八卦王爱新觉罗·昭梿(礼亲王代善六世孙)八卦综述《啸亭杂录》就曾经记载过雍正如何监视大臣的:
王制府士俊出都,张文和公(张廷玉,死后谥号“文和”)荐一健仆,供役甚谨。后王将陛见,其仆预辞去。王问何故,仆曰:‘汝数年无大咎,吾亦入京面圣,以为汝先容地。’始知为侍卫某,上遣以侦王劣迹也。故人怀畏惧,罔敢肆意为也。
好像雍正不介意某些情况下秘密监视人员表露身份,估计是起到一个震慑预防作用。
但是乾隆后期,他就觉得这个粘杆处名声不好,逐渐就不让他们干这些破事了,这个机构也回到了原本的职能。这个机构的人员配置如下:
尚虞备用处管理大臣1人,一般由王爷、公爵、额驸担任
粘竿长头等侍卫1人
粘竿长二等侍卫3人
粘竿长三等侍卫三人21人
粘竿长蓝翎侍卫15人
协理事务头等侍卫一人,一般由粘竿长头等侍卫兼充
笔帖式三人
库掌一人
所以小岳岳饰演的费洋古粘竿长头等侍卫兼充掌翊卫扈从事,如果翻译成现代的官名,相当于粘竿负责保卫工作的常务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
所以他善使飞刀也正常吧...
“赏穿黄马褂”这个梗主要是影射李鸿章访美,包括小岳岳一出码头的惊讶表情也是如此。本来清代对于有功劳的官员,会赏赐他们穿黄马褂的资格,相当于荣誉勋章。但是拿了这个勋章的人,一般也不会天天带在身上,所以大臣平时是不穿的,只有到非常重要场合,为了表现我可是天子看重的人,才会穿上。
李鸿章在去日本签署《马关条约》的时候,就特意穿上了黄马褂,表示我可是皇帝特使,结果日本人不买账,一枪差点给他打死,血染黄马褂。他访美的时候,又穿上了黄马褂。
为啥他这么热爱黄马褂呢?因为他曾经因为甲午战争失败,被剥夺过一阵黄马褂和三眼花翎。后来慈禧要依赖他干脏活累活,又赐给了他。失而复得,李鸿章对黄马褂资格格外珍惜。
然而在见识了一圈美国的柏油马路、电梯、电话、自来水、工厂....后,李鸿章明白,这黄马褂,终究是要褪色的。他引以为傲的“圣宠”,在现代文明的滚滚车轮前,无人关心。
就像电影中小岳岳说的那一大长串他用一生心血换来的头衔,在洋人眼里看来,就只是一个很长的名字罢了。
大概是那一刻开始,小岳岳饰演的费洋古开始朦胧的明白,大清不值得,他要救的,是中国。
PS:李鸿章当年下榻的酒店,就是当时纽约的最高建筑华尔道夫酒店~是不是感觉和古人突然有了点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