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一公司要求员工听完领导讲话后写份心得,字数必须800-1000字。结果,一员工写超了1398字,被罚6990元。除他之外,还有380名员工被罚。公司表示,字多字少都不行,否则按照5元一个字罚款,本意是想让大家把真正感想写出来,不要在文字上花太多功夫。
小李看着公司发的罚款公告,心都碎了一地。他就因为写报告时多写了1398字,竟被罚款6990元,这像话吗?
小李是一家环保公司的普通员工。某天,他们接到消息,说公司决定开展一次以“学报告、谈感悟、促实干”为主题的活动。
公司要求全体员工针对年终大会上董事长的总结讲话,以及新出台的管理规定进行深入学习,并写一份心得体会。
题目可以自由选择,但字数必须严格控制在800至1000字之间。
公司强调,心得体会不仅要感悟深刻,还要文字精炼,避免冗长和空洞。
接到通知后,小李和其他同事开始反复研读董事长的讲话内容,仔细琢磨新的管理规定,都想在心得体会中写出自己的深刻领悟。
小李更是下了不少功夫,他不仅认真学习了相关材料,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然而,当小李满怀信心地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提交上去后,却收到了一个让他五雷轰顶的消息。
公司表示,所有未按照规定字数提交心得的员工,无论是超出还是不足的字数,都将按照5元一个字的标准处罚。
这意味着,字数少了会被罚,字数多了也要被罚…
而小李的心得体会总共写了2398字,超了1398字,所以被罚款了6990元,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看着公司发的处罚通知,小李的心情瞬间跌入了谷底。他原本以为自己的心得体会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会得到公司的认可和赞赏,没想到却因为字数问题遭受了如此严厉的处罚。
而跟他情况一样的也不在少数,据统计,已经有381名员工因为字数问题被罚款。
其中,像小李这样一口气被罚四位数的员工不在少数,最少的被罚了15元。
公司这番操作,让员工们集体傻了眼。
尤其是被罚上千块的员工,更是欲哭无泪。他们赚点钱不容易,不少人还要养家糊口,这下好了,钱没赚到手,还要给公司倒贴,这不是故意刁难人吗!
面对员工们的质疑和不满,工作人员则回应称,今年是公司强化员工制度的管理年。
这次活动本意是想让大家把真正的感想写出来,落实在工作上,而不是在文字上花太多功夫。
对于字数的要求,也是为了引导员工更加精炼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尽管工作人员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但小李和许多同事仍然感到难以接受。
那么,从法律角度,该如何认定这件事?该公司的做法是否合理?
《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本案中,小李等员工因字数问题被罚款,实际上是对其劳动报酬的一种扣减。
若公司未提前在劳动合同或相关规章制度中明确此类罚款条款,或罚款行为缺乏合理性和合法性依据,则可能侵犯了员工的劳动报酬权。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此条法律规定了用人单位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遵循的程序,特别是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需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并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确定。
若公司关于字数不足的罚款规定未经此程序制定,则可能构成程序违法,员工有权对此提出异议。
《行政处罚法》第3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虽然此条主要针对的是行政处罚,但其中的精神同样适用于企业内部的处罚行为。即,任何处罚都应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或规章制度依据,并遵循法定程序。
若公司对小李等员工的罚款行为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支持,或未遵循合理的处罚程序,则该罚款行为可能被视为无效。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