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5日,赫鲁晓夫下台,次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一消息

1964年10月15日,赫鲁晓夫下台,次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一消息传到古巴,卡斯特罗非常高兴,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国大使馆,表示希望品尝一顿中国饭。时任中国驻古巴大使王幼平虽未接到古巴政府的正式通知,但他已猜测到卡斯特罗此行的目的。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北部,国土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1959年,卡斯特罗和格瓦拉等人发动起义,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建立了美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冷战背景下,古巴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得到了苏联的军事与经济援助,同时也与中国保持着密切关系。

自古巴建国以来,中国便开始与古巴展开互动。1960年,卡斯特罗的副手格瓦拉率团访华,并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热情接待。虽然古巴与中苏两国均维持友好关系,但中苏因意识形态争议长期陷入分裂,这使得古巴领导人倍感困扰。

卡斯特罗得知赫鲁晓夫下台后,认为中苏关系或许有转机,遂亲赴中国大使馆。卡斯特罗首先向王幼平大使表示祝贺,称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是一个重要成就,并提到如果中国希望改善与苏联的关系,古巴愿意斡旋。王大使表示感谢,并承诺向中国政府转达卡斯特罗的善意,但指出两国关系的改善不能仅凭一方的愿望。

赫鲁晓夫下台后,中国领导人确实看到了一些缓和中苏关系的希望。中国外交部首先向苏联新领导人发出贺电,并决定派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访问苏联,表达中国的诚意。然而,苏联新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等人在十月革命纪念日庆祝大会上强调,苏共过去的路线依然正确,并表示将继续坚持原有的外交方针。这一立场让中国代表团感到失望。

随后的酒会上,苏联国防部长马琳诺斯基的失言更让中方愤怒。他公开表示要将毛主席赶下台,这直接触及了中国的底线。周总理向苏联表达了严正抗议,并认为继续停留已无意义,于是决定在11月14日带领代表团返回北京。

与此同时,由于中苏交恶,卡斯特罗在古巴也积极为两国关系的缓解而努力。他组织了拉美共产主义势力,力图为中苏争端提供调解。然而,中苏关系的裂痕依然未能弥合,这一时期的复杂外交风云,深刻影响了全球格局的发展。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本人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本人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